[书评]“三大规律”看透美国财富史
    2010-07-12    作者:蒋占刚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

    凯文·菲利普斯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月

  美国何以能稳固地屹立于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及其精英阶层是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拥有巨额财富的?作者凯文·菲利普斯通过与15世纪以来历任世界霸主国财富史的比较,总结出了积累财富的条件与要素,或者说霸主国财富积累的几大规律。
  规律一:历史上,财富积累最主要的方式是战争和产业垄断。十八世纪末美国所经历的法英争夺战和独立战争,孕育着巨大的战争财富,商人们为战事提供物资支持,海盗们乘乱疯狂掠夺贸易战利品,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合同垄断了政府的军备采购,美国从这时起开始了最初的社会阶层分化。十九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更加快了财富结构的重新分配。一方面随着战时货币的贬值,个人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飞速膨胀;另一方面商业精英阶层在战争中逐渐产生,J·摩根、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和几个铁路大亨在战争期间开始形成了商业和金融业的巨头地位。随着一国国内政治的稳定以及财富的不断积累,技术创新成了财富效应更有利的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新工业企业开始通过技术垄断联合形成托拉斯,使得更强势的集中化趋势不可逆转,而在一些传统制造业中,传统技术不敌新技术,普通民众窘迫的生活与“技术投资商”日益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规律二:经济社会的主导权总是由小部分精英阶层掌控,财富统治是美国财富史上不变的规律。富人在精英化过程中,占据特权收益,甚至控制选举,使政治沦为为自身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民主在被操控的政治环境中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穷人的利益诉求可能无法寻得有效的渠道,于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纵观15世纪以来历任世界霸主富豪榜的排名,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还是英国,再到今天的美国,产业发展均呈现出相同的路径,即无论是由于战争发家或是技术发家的,最初富裕起来的产业均是资源产业,比如石油和钢铁,其后是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支柱产业,比如铁路行业,再发展到最后,往往是以金融行业收尾。
  规律三:过度的金融化往往是经济霸主衰退的开端。当一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家们开始寻觅更多的投资热点,各个年代的财富大亨们最终的选择都惊奇地一致指向了金融业。短期游资和风险投资开始在国内外大规模游走,金融化的程度越高,资产越可能迅速膨胀,于是投资等轻松赚钱的方式受到了制造业商人的追捧,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偏低的收益率被遗弃,介于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中产阶级群体开始压缩。但是,真正的财富源于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制造业生产,而非泡沫投资。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铁路热”、美国“互联网泡沫”,以及当前的“次贷危机”,每一次资本市场上过度的投机,都将霸主国的巨额财富置于随时缩水或蒸发的高危位置,结果都是遭创造性的破坏。而在实体经济衰退和金融业深化的过程中,霸主国逐渐由一棵深根的参天大树化身为一根美丽的浮木,虽然绚丽,却失去了继续强健的根本动力。
  强国的鼎盛却是其衰退的起点,只是历代世界霸主都在称霸之后怀着侥幸的心态淡忘了这一规律:强大后的英国淡忘了荷兰的衰退历史,而强大后的美国,似乎正在走着英国的老路。凯文·菲利普斯为此深为美国国际扩张欲望担忧,认为这推高了美国财富缩水的危险系数。当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后,各个时代的霸主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国际化的道路,美国也不例外。为获取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美国迫使世界形成的一种开放态势。但菲利普斯提醒美国人,国际化对霸主国而言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御剑术精湛,则受惠无穷,若驾驭失衡,结果可能是自我受重伤。

  相关稿件
· [书评]网民狂欢与众声喧哗 2010-07-05
· [书评]崇尚个人尊严是时代趋势 2010-07-01
· [书评]后经济危机时代企业的制胜之道 2010-06-21
· [书评]保尔森的4则趣味故事 2010-06-07
· [书评]“没有利奥,就没有金融期货行业” 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