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16 作者:郭力方 来源:中国能源报 |
|
|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已经走过了政策宣誓、市场炒概念的阶段,政府开始在实践中谋篇布局,企业也开始务实亲为,挖掘低碳发展背后的经济收益。依靠低碳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已经日渐清晰。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社会普罗大众的我们,虽已闻低碳经济呼啸而来之风,但却不见其金戈铁马之身影。节能降耗的理念虽拜政府大力引导所赐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政府花大力气推进的“限塑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障碍重重、大打折扣,不得不让我们清醒:这种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 特别是眼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余威尚未全盘退却,经济保增长压力很大。众多有识之士担忧,地方会不会因为利益驱动使好不容易渐渐“泛绿”的GDP又开始蒙上一层灰色。 低碳经济时代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最近我听到一则消息,北京已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奢侈品消费排在世界前列。这条消息告诉我们,目前国内大众的消费观念还是处在消费越多、越贵越光荣的阶段。消费越多伴随的是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碳排放的量就越多。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我看如何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往低碳消费上转移非常紧迫,并且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也即是说,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周大地强调,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宏伟的战略规划,更需要引导大众的消费理念向低碳消费转变,为低碳经济这颗小苗未来长成参天大树,培育好根基。 众多的业内人士纷纷提出,应该让更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应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更优选择。 眼下,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在国内不断升级。私家车无节制增长,住房面积追求越大越好,造成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对于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以单纯追求物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错误消费方式,亟待以“低碳”理念来矫正,使其回归到理性、适度、节俭和清洁的轨道上来。这也应成为当前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培育低碳经济根基的首要任务。 当然,对于一般普通民众,也应该有义务从哪怕每次洗手尽量少用流动水这样的点滴行动做起。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在央视《对话》节目现场说:“伦敦的阳光很充足,所以我在家里都使用太阳能。旅游回去后,我会用碳中和的方式弥补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实际上大家会发现,这样的改变并不难,通过采取节能措施,我家的电费也下降了。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都能对碳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诚如布莱尔所说,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每个人以点滴行动去推动它,这样才能使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代表着一种时尚的吸引,更能让我们从中获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的基础,还要在思想上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使“低碳消费”由时尚变为每个人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