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扶持双管齐下 化解民工返乡困局
    2008-12-02    作者:庾康 吕妍 程长春 徐明泽 蔡志明 王世停 潘朝晖    来源:新华日报

    9月份以来,淮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1.8万名,宿迁返乡民工为2.6万余人,连云港东海县一地有近万民工提前“回家过年”……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踏上返乡行程。省劳动保障厅一位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苏北部分地区农民工返乡率至少达到5%左右。
    农民工返乡带来什么?他们有何打算?地方政府怎样帮助民工再择“饭碗”?效果又如何?带着一串疑问,记者近日对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劳务输出大市进行了调查。

“蝴蝶效应”,三方心态患得患失

    “回,还是不回?”这是当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工厂里,工友们相互间最常见的一句问候。
    今年2月份,宿迁市梨园居委会的唐林军、魏日霞、王彩兰结伴到广东某日资电气公司做操作工。可工作刚刚熟练,公司就被金融风暴“吹倒”了。无奈之下,11月初三人收拾包裹回到了苏北老家。
    企业同样面临“裁,还是不裁”的尴尬。盐城的台资服装企业远东集团负责人说,没有订单,养不起工人;但裁员也不是办法,等到生产恢复时,工人都跑光了,与企业失去了联系,将会形成新一轮的招工难。即使招到了劳动力,还要再培训成熟练工,对企业生产也有影响。
    当前的现实是,招工难、用工荒在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下,迅速“蜕变”成裁员风和返乡潮,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受到影响。盱眙县淮河乡盛云霞夫妻俩一直在珠海一家玩具厂打工,外出务工的家庭年收入达3万元。为让孩子有更好的上学条件,去年6月他们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尚欠14万元的按揭贷款,而10月份企业倒闭,夫妻俩被迫还乡,现在为每月1300元的按揭贷款犯愁。
    相比之下,政府心态也颇为复杂。为避免民工返乡成“潮”,有的县市启动预警制度,要求企业“凡一次性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工1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40日报区劳动保障局和区工会”。但有关官员私下也表示,“堵”不是办法,一方面企业有自主用人权,另外,“企业一旦撑不下去倒闭了,所有的民工就都没了饭碗。”

塞翁失马,民工返乡“危”中有“机”

    前几天,一直在深圳打工的江刘返回老家淮安,在钦工镇搞起了鸡棚养鸡。江刘说,降薪后一月只有一千二三,花销又大,落到手的没多少,索性就回乡了。“现在,家门口的企业也多了,不如回来上班,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再说,现在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养鱼、养猪、种粮都有补贴,回来务农也不错。”
    淮安市钦工镇,分管工业的镇人大主席朱洪早告诉记者,镇上现有大小企业近40家,90%是在外打工回来的人办的。今年前10个月,镇里就新上了10多家养鸡场,全是像江刘这样的返乡青壮年办起来的。
    有专家指出,返乡大军的不断扩容,带来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把学到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一并带回了家乡,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在此之前,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已经成为制约流出地的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台市海丰镇一位副镇长给记者讲了一件“村里事”:近年来当地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池,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沼气池需要定期清理沼渣,是个体力活,而农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被戏称为“386170”部队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干不了清理沼渣的重活。“没有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从建设新农村角度看,劳动力回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劳务输出大县东海,全县乡村劳动者48.53万人,今年上半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6万人。县劳动保障局局长吕津分析,农民工返乡并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就业积压”,一是外出的农民大多经过就业培训,在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二是本地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有很强的需求,能吸纳和消化相当数量的返乡农民。去年,苏北地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民工荒”,此番引导返乡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可为苏北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人力基础。

双管齐下,培训、扶持“两手都要硬”

    培训农民、扶持企业,正成为当下政府化解民工返乡困局的两个“强力抓手”。
    10月中旬开始,淮安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适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相继举办了电子、电动缝纫等技能提升班4期,培训返乡农民工538人。全市安置返乡农民工1.1万人,其中向本地园区企业转移0.8万人,向服务业转移0.1万人,向高效农业转移0.2万人。
    在宿迁,劳动部门也在9月底出台了《关于落实面向基层服务企业十项措施的意见》,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制度,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免费服务,强化企业职工的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组织职工培训的政府给予培训补贴。 政府的积极政策已取得明显效果。10月25日,在泗洪投资10亿元的波司登公司正式投产,首期招聘的3000名工人走上岗位,当地劳动力在家门口顺利实现就业。
    楚州区钦工镇劳动保障站站长陈柱生说:无论是回来上班还是办企业,我们政府都有承诺,回来上班的,保证每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办企业的,政府包办“跑腿活”。
    长期研究我省农村劳动转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批专家们认为,外出的农民工,经过历年磨练长了见识增了本领,这是宝贵的财富,回到农村可以发挥释放,推动新农村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农民工返乡潮恰逢国家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和土地政策出台,其中不少人将被吸引到农业生产领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当务之急,还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更具体更有力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真正将农民工返乡的压力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力。

  相关稿件
· 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家乡建设 2008-12-02
· 黔南州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2008-12-02
· 返乡农民工打"洋工" 小额信贷成出国"启动金" 2008-12-02
· 返乡不是回到起点 2008-12-02
· 返乡农民工 创业有天地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