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消息
刘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人。半年前,这位30岁的年轻人还是深圳市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4年前,小刘怀揣600元钱,来到深圳,经过3次跳槽和艰辛打拼,终于由一名技工奋斗成一名企业高管。正当他踌躇满志时,一切却在今年9月底的一天改变了。“从今天起,公司业务暂停。何日上班,听候通知。”11月27日,回忆起最后一天上班时老板说的话,刘明有些无奈。
在返乡还是留下再就业之间,刘明在思考:无法在这里买房安家,凭自己打工积累的经验,何不回乡发展?想起孩子出生8个月,自己就去了深圳。思乡之切,刘明选择了返乡再就业。
面对家乡的变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态势,刘明鼓起了奋斗的勇气。10月初,他开始搜集武汉的各类用工信息,并向自己相中的公司发去了求职简历,却都石沉大海。每周至少两次,他到武汉三镇的人力市场求职,因薪酬问题与两家公司擦肩而过。
深圳每天都有大型招聘会,而且不断有新岗位涌现。相比之下,武汉的招聘活动少一些,合适的岗位也不多,企业开出的薪酬也低一大截,小刘感到有些茫然。1个多月过去了,家中的积蓄已渐渐用光,人也开始消瘦起来。在经济和精神压力下,他开始反思:尽管有一些经验积累,但自己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要想让一家新企业认识自己,就得一切从零开始。
丢掉幻想,迎接挑战。如今已在黄陂区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的刘明说:“尽管工资低一点,自己有技能,还有管理经验,可以边干边积累,寻找新机会。”
据介绍,武汉虽未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从沿海返回的打工者已有4万多人。面对陆续返乡的农民工,刘明说:“返乡,是新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