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遭遇寒流 韩资悄然撤资
    2008-11-24    作者:杨曼    来源:市场报

    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产业调整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格局的挑战,还要适应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引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背景。当这种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时,外资的撤离便成为必然。

韩流变寒流

    在北京市五道口地区上班的邓先生近来感到有些奇怪,以往热闹的五道口现在变得冷清起来,不仅街边的服装店、饰品店门可罗雀,就连一些餐馆都关张了。与同事聊天后,邓先生了解到,很多在北京五道口地区学习中文的韩国留学生提前回国了。“他们的学费、生活费跟一年前比,几乎翻倍了。一些学生觉得负担太重,于是选择回国。”邓先生对《市场报》记者说。
    选择回国的不仅仅是留学生,还有一些在中国工作的韩国员工也选择了回国。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五道口地区,房屋的租金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市场报》记者从“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了解到,以望京地区为例,平均租金与9月和10月初相比下降了10%-14%,一些代表楼盘的租金降幅最高已经超过20%。五道口地区租金下降幅度也在10%左右。
    “韩国人离京的确是造成望京等区域租金下降的主要原因。”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望京区域房屋租金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近期相当数目的韩国人离京回国,退租及客户量减少使房源大量释放导致租金价格下滑。以韩国中高档人士喜欢居住的“夏都盈座”为例,该小区40%是韩国租户,有40%自住和20%本地、外地、欧美的租户。由于外籍租客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外籍人士离京直接影响房屋租赁状况。该处一居室房源9月份要3600元/月,而现在最低3000元/月就都能租到。此外,韩国人比较集中的“望京新城”、广顺大街一带,普通房屋租金也下降了300-500元/月。

韩资企业撤资愈演愈烈

    这还仅仅是北京的情况,《市场报》记者了解到,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韩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韩元不断贬值,很多在华的韩资企业也在悄然撤资离去。
    不久前,山东烟台的韩资企业世刚纤维公司10余名韩方管理人员在未办理正常清算手续,未支付工人工资的情况下,集体逃回韩国,造成了恶劣影响。此前曾有报道称,在北方目前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撤离山东。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中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206家韩资企业从中国非法撤离,这种现象一直在持续,2007年就有87家韩资企业非法撤离,形成了非法撤资的高峰。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46000家韩资企业,1/3在山东,青岛就有4000多家。韩国一直位居青岛第一大外资来源地。青岛市外经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第一”的地位已被香港取代。如今韩资企业“半夜逃逸”,在青岛已经是屡见不鲜。
    日前,青岛大学调研团队发布了一份名为《青岛韩资企业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的报告,里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青岛的韩国企业的销售额一般在2500万元以上(这类企业占到69.9%),员工人数大部分为几百人不等,即大部分为中小型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型企业,员工人数相对较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类型的企业生产成本小,而且大部分是租赁厂房设备,所以逃跑的成本相对于企业资产清算的成本非常小,当他们面临成本上升等种种压力的时候会选择非法撤离。
    “这一轮发生在中国经济发达区域的外资转移,或者更严格地说,低端外资项目外迁的现象,从更大的范围看,反映的只不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正在加速的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产业转移浪潮。”知情人士表示。

四大原因导致撤资

    “在华韩企95%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如纺织、皮革、家具等,在韩国早就属于夕阳产业;随着产业转移规律的作用,它们在中国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中国社科院韩国问题专家朴键一表示,青岛大学调研团队在分析企业撤资原因时,首先提出的就是韩资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韩资企业已经难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韩资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含量低、消耗大,而且其规模小,员工人数少。由于中国市场尤其是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大量能耗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淘汰,这些韩资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技术来应对。
    以青岛为例,韩国在青岛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比如城阳区韩资企业的主体是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下中小型企业。截止到2008年3月底,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韩资企业2033家,占韩资企业总数的71.2%;租赁厂房经营的韩资企业占韩资企业总数的95%。
    撤资的第二个原因是韩资企业面临日益沉重的成本压力。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派遣的规定,大大限制了外资企业在用人上的灵活性,企业无法使大多数员工都以劳动派遣身份替企业工作,将大大增加劳动力成本。
    第三,人民币升值、企业员工的工资上涨、两税并轨和环境政策的变化也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韩资企业从事的行业利润率一般较低,一旦成本上升,他们将无力承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在中国投资的韩企以加工出口型为主,没有自主品牌,想要提高产品价格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们赚取的仅仅是加工费。相比较而言,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情况要好得多,因为它们有定价的权力,承担风险的能力大一些。
    最后,正常途径撤资带来新的成本。正常途径手续较多,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撤资企业还需要返还当初进入中国时接受过的各种优惠,部分韩资企业无力或不愿承担。这些问题都对韩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冷静看待韩企撤资

    对于外企撤资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宝国旗帜鲜明地指出:外企撤资不是坏事。
    他分析说,前几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资源性产品转移到中国,相应加大了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资源。中国资源不能永远世界共享。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环境风险,如果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力度不够,中国仍将出现普遍的环境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撤资,把相对有限的资源让出来供我们更好地发展,岂不也是件好事?
    陈宝国研究员同时表示,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可能引致产业空心化,加大失业流量。因此,对于外资的撤离,应当掌握好其推进的节奏与速度。
    应该看到,尽管一些在华韩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出现撤资现象,但那些在技术和管理经验上占有优势的韩国企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由于中国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环保标准以及日益提高的购买力,反而能大展拳脚,继续在中国扩建工厂,开拓市场。
    青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于庆东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产业调整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格局的挑战,还要适应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引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当这种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时,为了适应全球产业调整和经济环境变化对国际投资资本规模和结构传导的变更,外资的撤离也显得成为必然。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下我国引资的主要渠道方式创新,即提出了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两个创新。这说明利用外资由量向质转变的大方向不会变。这种环境的变化要求外资企业要主动适应中国市场,减少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这也是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外资企业的一种考验。

  相关稿件
· "韩流"劲吹第四届上海亚洲电子展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