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20峰会中国表态
    2008-11-17    作者:张岸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正如多数研究者预计的那样,目前情况下,20国集团(G20)很难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共识。事情仍将按照原来的逻辑向前发展。在这场会议中,中国表达了国际金融新秩序“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改革方向,“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改革原则。除了关于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措施建议,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一贯关注外,笔者理解,中国的以下表态值得关注。

  一是强调了维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对于金融稳定的基础作用。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决定了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很难如此坚定地走凯恩斯道路。在外资流入规模、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仍显著高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情况下,中国宣布了年内1000亿元、两年40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对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打了预防针。看来,投资、出口仍将在这一轮经济刺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张。某些国家的“非美元化”诉求,实际也是多元化,区别就在于,“非美元化”的提法是“破”,多极化的提法是“立”。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中国提出的货币多元化,其中一部分就是人民币的区域化或国际化。
  三是提出了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贸易融资计划。日前,日本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1000亿美元。此前,有报道称IMF计划总计融资10000亿美元用于对危机国家的金融救援。在此情况下,中国高调宣布参与美国主导下的世界银行系统的融资,是否意味着对参加欧洲拥有较大发言权的IMF的融资计划有所保留,值得关注。
  四是重申了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围绕庞大的外汇储备,只要有区域协调,东亚完全有能力确保1997年模式的金融危机不再发生。东亚集体外汇储备体制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业务上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鼓励这类区域性安排的发展,将在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与国际贸易领域类似的全球、区域、双边安排并存局面。
  五是没有在双边层面上涉及金融稳定的内容。在讲话中,中国表示将“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其含义似乎是指将主要通过国际金融组织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当然,也许双边层面的问题不宜在此场合谈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