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这些都是近几年来政府、学界、媒体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与中央诸多惠农战略目标“偏离”的是,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并未如愿在政策的春风下茁壮成长起来。
打破农信社一统农村金融的局面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知名专家看来,问题的症结之一是“农村金融体系确实不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还远远没跟上”。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番’,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这次也明确提出了多个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安排,从大会公报和刚刚公布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看,其中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关于‘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表述。
”国研中心的这位专家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一直在呼吁加大农村金融建设的步伐。他表示,自己也和广大农民朋友一样,对中央此番政策充满了新的期待。郭田勇说,多年来,农村金融虽屡经改革但仍然问题重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金融———尤其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应当处于核心地位。 不过,受访的专家们强调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目前不宜对此抱太大希望,不能冀望一下子解决目前农村金融出现的所有真空问题。
贷款难已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
焦瑾璞是央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部务委员会副主席,长期研究和关注农村金融问题,曾参加过近年多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的1号文件起草工作,并参与了200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起草。接受本报采访时,焦瑾璞指出,贷款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它已经给“三农”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焦瑾璞认为,要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目标,亟待给予农民足够的资金支持,加大支农贷款力度———这其中至少应该包括如何增加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积极性、如何刺激农民贷款意愿两个方面。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到20万亿以上,而这其中针对农户的贷款额还不到1.4万亿。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该所副所长杜晓山也直指,现在发展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贷款难。 杜晓山分析指出,农民贷款难尤其体现在中低收入农民身上,无抵押担保贷款、农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操作麻烦;对银行来说,这些农民无抵押担保、无信用记录,另外银行“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穷”的习惯也确实普遍存在着———而这个矛盾并非一个中央指导性文件能解决的。 不过,杜晓山认为,要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需要银行和农户双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和其他相关金融制度的配套措施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逐步完善。 杜晓山告诉记者,目前,包头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一些国内银行做农业贷款业务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他介绍,上述这些地方商业银行的支农贷款额度比较大,而且农业贷款资产质量、还贷率都很好。 与杜晓山的观点接近,郭田勇也提出,由于支农贷款风险和利率的问题,除在货币政策上加大力度外,还需要财政政策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需要在贷款保障方面加强支农贷款的保险工作,“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教育,以使其能够懂得如何利用贷款,增强还款能力和主动性。”
现代农村金融需要一套清晰的改革思路
“作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延续,总体来说,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主要症结上做出了较大的突破。” 郭田勇同时表示,目前国内针对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并不多,“如果今后依然没有好的‘三农’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盲目涌到农村的结果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他认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乃至制度,还不是几个金融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的,它需要拿出一套清晰的改革思路来———是重点盘活存量,提高现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还是提高增量,加快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对于这个疑虑,焦瑾璞认为,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着力提高增量,也要着重存量金融机构的改革,二者不能偏废。 国研中心的专家也说,农村金融的创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鼓励和支持适合农村需求特征的金融组织创新,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从国际经验看,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到金融创新中来,如手机银行的诞生、先进信用系统的应用等。 值得提及的是,自去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规范性文件,央行在此方面也在积极推进,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可以说二者无论是在盘活存量、还是提高增量上都大有所为。
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空间很大但重在落实
焦瑾璞和郭田勇还就“农村金融改革有多大空间”、“农村金融改革究竟需要怎么做”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农村金融改革重在政策落实,有关部门要有切实行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焦瑾璞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出台多项农村金融改革措施,但不少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农村金融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之一。 焦瑾璞认为,对于农村金融建设而言,市场空间很大、市场化应该是大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政策金融和财政补贴。他说,一方面,拿办城市金融的思路来经营农村金融是行不通的,不能在这条路上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建设从起步就应该减少行政干预,避免出现“行政挂帅、拉郎配”的现象,要切实完善公司治理,将其办成真正的法人银行。 郭田勇则表示,就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而言,首要的是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打破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的局面。 “要切实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形成竞争。”焦瑾璞补充说,可以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民间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限制应进一步放宽,同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比如税收上可以考虑营业税减半,所得税全免;进一步放松农村金融机构利率限制,推进市场化利率,让金融机构获得与风险对称的回报;同时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提高再贷款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