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一条捐赠物资的基层“查账路”
    2008-06-10    新华社记者:王攀 宫一栋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来自全国的各类捐赠物资仍在源源不断地抵达灾区。如何确保这些寄托着全国人民深情厚谊的宝贵物资到受灾群众手中?日前,记者在重灾区绵竹的街头捕捉到这样一条捐赠物资的基层“查账路”。
  绵竹市捐赠物资发放点坐落在市中心的一间帐篷里,当记者走进去时,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统计造表,对当天的捐赠物资进行梳理。就在记者采访如何确保物资发放真正落到实处时,一队特殊的“查账员”也走了进来。
  “您好,我们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前天我会向你们发送了某厂家捐赠的衣物5050件,我们想知道你们发下去了没有?”中国扶贫基金会德阳办公室监察组工作人员张岩问。
  “有的,我们已经分别向滨河等两个社区发放了2500件和2550件。”
  随后,按照基金会的要求,绵竹市工作人员出示了发放签收单据,并且提供了复印件。整个过程中,虽然要在大量的表格中翻找,但工作人员态度积极,没有丝毫不耐烦的表现。
  张岩说,追到市的物资发放点,只是第一步。发放单据上没有盖章,但有双方签收人员的签字画押,附上了联系电话,这就为进一步查实提供了保障。
  他说:“企业把物资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给企业和社会一个交代。我们的最终标准只有一个:在群众家里和手上见到这些物资。”
  随后,张岩等四人根据单据决定前往滨河社区核查。几经周折,他们在一堆帐篷里找到了滨河社区的物资发放点。人们正排在门口领取当天的物资。
  滨河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翠萍说,他们确实在前一天发放了该厂家的衣物。“我们按照户口专门制作了一张大卡片,一户一张,列明姓名人数,派出所核查,每领取一次物资的就划卡一次。”
  周翠萍说,这个主意是大家想出来的。
  基金会核查人员的抽查表明,当天确实发放了一批物资,但是由于是划卡,无法分别清楚究竟发放的是不是这个厂家的物品。经过协商,居委会同意以后列出大清单,将每天发放物资的具体明细张贴出来,和领取卡相配合。周翠萍说:“我们能理解厂家和基金会,只要是社会上有这个要求,我们就尽力做到账目更清楚。”
  张岩说:“核查还是要进行下去。”监察小组随即分散开来,挨家挨户地查问寻找,在确定该社区多个家庭确实已经领取了物资后,还特意请出一些居民手持领取的衣服拍照留存。随后他们又前往该社区的临时物资存放点,查验清点了尚未发放完毕的衣物。
  张岩介绍说,像这样的“查账路”每天都要走。这位大学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说,这是我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