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县的突发地震灾害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而此次地震灾害的经济影响也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地震灾害出现后,尽管行情不乏震荡波动,但是“三连阳”的K线组合,以及地震涉及的川渝地区上市公司股价的强势表现,都足以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大势的乐观判断。
尽管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这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受灾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四川省并非国家的工业中心,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到4%,而来自四川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也只占到全国总额的2.5%;对于外贸出口而言,因四川本身地处内陆,总量影响也不算大。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不同,受地震灾害直接影响的面积范围较小,这从14日川渝相关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的经营均未受到大的影响。
显然,证券市场近期的走势已经把这些因素全部汲取,特别是受灾地区上市公司股价的集体强势表现,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因地震而产生的担忧情绪。
然而,单纯从市场投资风险的角度看,部分灾区上市公司过于强劲的表现也需要给予警惕。比如某些上市公司已经明确表示,地震对公司经营有一定影响,但是其股价甚至封在涨停板,非理性炒作的气氛非常明显。对此,投资者须秉持谨慎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角度讲,也需要针对突发自然灾害做出适时适当的微调,特别是要对于相关经济数据和现象做出一定的“政策容忍”。就以刚刚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看,4月份信贷投放一改前三个月增幅回落的走势,反而较去年同期多增了419亿元。有分析人士据此推断,紧缩货币政策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预计进一步强力紧缩的货币政策或将出台。事实上,这样的简单推理并不理性。从时间点看,4月份是二季度信贷投放开始的第一个月度,在目前按季度调控信贷规模的政策下,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出现信贷反弹属于正常现象。此外,2月份集中爆发的雨雪冰冻灾害,因春节假期等因素,在3月份逐步进入到重建高峰期,至4月份其乘数扩散效应才会扩大显现。如果把雨雪冰冻灾害后重建,视为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过程,那么调控政策就必须对相关数据的放大给予适当的容忍。
反观此次地震灾害也是如此。刚性爆发的物资需求和固定资产投入,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国或者相关省市的经济指标,但是只有始终坚持透过数字看实质的原则,才能够实事求是地判断经济问题的实质,继而准确地把控政策方向并选择正确的调控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灾害带来的经济威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拘泥于数字本身的僵化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