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前正式发布《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继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后,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家首都的北京将凭借哪些优势,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呢?
曾回避“金融中心”说法
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将北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这一措辞曾被反复酝酿过两年,“金融中心”是一个被小心回避的词汇。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谈绪祥当时的解读,对北京来说,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经济是必然的,也是作为城市的一般性的特质,没有必要过多表达经济中心的位置。谈绪祥的意见被许多专家赞同。时隔数年后,北京又重提“金融中心”,似又将与上海、深圳成鼎立之势。 北京却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对于她和上海等地的竞争,北京的说法是,一个国家有多个金融中心并存是很正常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全国性的,不会局于一域。 作为规划的核心部分,北京拟将金融街打造成为主中心区,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为此,北京此前已决定将其西进,把面积扩充到接近3平方公里;北京朝阳CBD则作为金融副中心区,继续凝聚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北京的金融街西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认为,这是参考英国伦敦金融城的当代发展而作出的未雨绸缪之举。
北京新定位依据什么
5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召开媒体座谈会。就北京到底要不要建金融中心,可不可以建金融中心的问题,向媒体提供了几组数据。 数字表明,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资金清算中心。而截至2007年底,在京注册的各类金融机构共751家,各类营业性金融机构4224家。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今年初公布的数据,金融产业目前是北京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且从全国范围看,北京金融业在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家税收贡献率,4项指标上居中国第一。 “很多学者也注意到了,北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霍学文说。
京沪可否同做金融中心
5月9日至10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举办的“2008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召开。其主题是“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而其中全体大会的议题之一就是“上海如何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次论坛上,关于北京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京沪争做金融中心的讨论声渐盛,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北京提出的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认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会支持各地金融业的发展,它不是一个矛盾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就在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的第二天,5月7日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表示要建设金融中心甚至国际金融中心,但是金融中心不是哪个地方说一句话就能建成的。不过,他也强调,央行会保护各地发展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北京金融中心路有多远
“目前北京还不完全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尤其是缺乏证券、期货等领域的全国性的交易机构,也使得北京与严格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距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导蔡继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告诉记者,从全球经验来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然首先是全球金融交易的中心,纽约如此,伦敦如此,东京、法兰克福也如此。而金融街乃至整个北京市至今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交易机构(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等),国际金融交易功能上的薄弱始终是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软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