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逆市“淘金”小企业
    2008-05-09    本报记者:张道生 姚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企业贷款原本就难。今年以来,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多数商业银行因贷款额度限制,纷纷在信贷上优先倾向大企业,如此导致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然而偏偏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这种形势下“逆市”大幅增加小企业信贷规模,甚至“保小弃大”。业内人士认为,信贷紧缩可能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分切蛋糕、扩张市场的机会,如果银行信贷资产结构能趁势调整,降低风险集中度,对中国银行业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闸门收紧小企业“融资焦渴”

  “以前是各大银行争相上门要我贷款,现在是我要贷款银行不理我。”浙江宁波一位从事电子玩具出口的企业主说。和这位企业家一样,今年以来,在贷款问题上体味了银行的“翻脸不认人”后,心中觉得憋屈的小企业主并非少数。
  “银行天生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小企业融资难是经济运行中一个长期的命题。”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客户三处处长沈丹说。而这个“难”在2008年,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则演变成了“难上加难”。
  记者日前在民营企业密集的长三角地区采访时发现,受信贷规模紧缩影响,银行倾向于支持安全边际较高的大企业,导致小企业“融资焦渴”症状开始呈现加重趋势。
  在浙江台州,中国人民银行临海市支行行长叶肖剑告诉记者:“2006年临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月均为1.43亿元,2007年月均仅为3400万元,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下降,贷款问题已经开始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针对100户小企业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也给出了类似结果,2008年1-3月份,南京市反映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达35%,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或者贷款被压缩,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

中小商业银行“逆市”开闸小企业信贷

  不过记者注意到,就在大多数银行放贷选择“保大弃小”之时,也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逆市”而动,将贷款政策向小企业倾斜。
  浙商银行2008年小企业信贷规模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出现了大幅度增加。浙商银行副行长陈春祥告诉记者:“今年在全行信贷新增规模受限的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了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安排50亿元人民币信贷规模用于小企业贷款,这一数字占到全行新增贷款规模的1/3。”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要求的存贷比一般为75%,也就是说,吸收1亿元存款,可以发放7500万元贷款。但浙商银行总行在存贷比及额度控制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小企业贷款,部分支行存贷比可上调至125%。
  上海银行计划今年小企业贷款增幅将达到67%,同时还将拿出全年新增信贷规模的30%以上用于小企业贷款。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农商行在给各分支行下达2008年贷款指标时,还下达了小企业贷款的下限指标,但不设上限指标。支行小企业贷款必须完成下限指标,小企业可以占用大企业贷款的指标,但大企业不能占用小企业指标。
  除在贷款额度上向小企业有所倾斜外,一些银行还同时针对小企业贷款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浙商银行就规定,对经营小企业贷款的分支机构,在存贷比、资金上给予倾斜,另外总行按小企业贷款余额的50%对分支机构给予资金配套支持。

中小银行能否迎来“紧缩蓝海”?

  “中国90%以上的企业是小企业,它们的融资难度比大中企业要大得多。”浙商银行副行长陈春祥表示,各大银行往往比较重视大中企业贷款,小企业由于信用程度相对薄弱,很难成为银行青睐的客户。
  而实际上,无论是从资金占用比还是利率来说,小企业贷款具有更高的利润率。“专注小企业业务的银行,也能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之外,开辟出一片广阔的蓝海。” 陈春祥说,浙商银行自2004年成立以来就坚持以公司业务为主体、以小企业业务和投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小企业贷款特色业务,从紧货币政策则为浙商银行拓展小企业业务带来了新契机。
  “20%的大客户创造80%的利润”这一经营思路,在新形势下已显得陈旧。“服务于中小企业并不单纯意味着风险,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将是创造利润的富矿。”上海农商行副行长吴国华在此前召开的2008年上海银行界小企业金融服务洽谈会上说。
  不仅是浙商银行,在多数商业银行因为额度限制而纷纷将贷款政策优先倾向于大企业之时,那些“逆市”大增小企业信贷的中小商业银行无不打着这样的算盘——借机在小企业业务领域跑马圈地。
  记者了解到,上海银行计划在今年实现小企业客户数和贷款额占比再翻一番。该行负责人表示,将以“从紧”货币政策为调整贷款结构的契机,努力拓展小企业信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