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烟台最大的韩资服装企业——烟台世刚纤维有限公司,及其两个“兄弟”公司的高管同时“失踪”,扔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和高达数百万元的职工工资欠款。 其实,“逃跑”的还有更多公司的高管。据韩国媒体披露,仅去年一年就有87家韩国企业从青岛非法撤离。 山东大学韩国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传仕认为,这些撤离的大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他们撤出的同时,更多的企业也在抢滩中国。这背后是国内的产业升级,是全球产业链条的变更。这使得一些低端企业被迫撤出中国,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神不知鬼不觉”撤离
2月20日,在烟台世刚纤维有限公司,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公司的大门悬挂着大锁,空旷的大院里没有一个人影。车间已被法院贴上了封条,悬挂在空中的“提高产品质量”口号的横幅显得格外刺眼。 导报记者试图进入院内了解情况,被几个看门的人拦住。“公司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光剩些厂房设备,而且也被法院查封了,所以不准任何人进入。”看门人说,公司在1月12日还正常运转,到了13日发工资的日子,工人们突然发现公司的韩国高管都不见了。公司还拖欠着每个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导报记者在烟台工商部门查到的信息显示,世刚纤维成立于2001年,董事长为崔永培,投资者是韩国世刚贸易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为804。55万美元。公司经营范围是织布、染整、服装印花、刺绣、服装加工,产品以出口为主。 除世刚纤维外,韩国世刚贸易株式会社早在1995年还成立了株式会社烟台事务所和第一个工厂世刚服装有限公司,1998年又成立了第二个工厂世永服装有限公司。事务所及两个公司的董事长为金钟世。两个公司都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皆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85万美元和368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生产加工各种针织服装、内衣及来料加工等,以出口为主。 经当地有关部门证实,这两家公司同样是1月12日还正常上班,但到第二天其高管便“逃之夭夭”。
韩方将成立清算小组
据有关媒体报道,世刚纤维所欠外债大致分为5类:银行贷款1500万元左右,海关税款500多万元,场地租金、水电费用200万元左右,供应商外包商欠款3000多万元,工人工资200多万元,合计5400多万元。而与世刚纤维一起“出逃”的世永服装,拖欠工人工资78万多元,工人劳动保险21万多元,厂房租赁费及暖气费40多万元,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不详。公司高管出逃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逃避巨额债务。 导报记者采访世刚纤维所在地烟台市福山区法院时,相关负责人称,法院将暂时不对此案发表意见,等案子出结果后再对外公布。导报记者从当地了解到,经政府相关部门努力,职工工资已全部足额发放。而银行、海关及外包商的欠款,将等待司法部门的裁决结果。 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兴革告诉导报记者,对于非法撤离的韩资企业,债权人可以以追缴欠款提起民事诉讼,或以合同欺诈等提起刑事诉讼。但在找不到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的情况下,民事诉讼是没有任何结果的。所以应由两国政府出面,由受害方向韩国司法部门提起刑事诉讼,由政府根据掌握的证据,按照法律进行制裁;或由韩国政府将人派遣回中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制裁。 导报记者获悉,韩资企业的非法撤离已经引起了两国高层的关注。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将在青岛设立由领事馆、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中小企业支援中心负责人组成的“企业清算协助小组”,对恶意撤离中国的韩企进行惩处。该小组最快将在2月底成立,是国内首个清算小组,成立后将着手调查青岛以及山东省内、河南省内的无故撤离韩企,协助韩企进行撤离清算。
向低成本国家转移
作为烟台最大的韩资服装企业,世刚纤维静悄悄撤离,原因何在? 对此,福山区对外经贸局高姓副局长告诉经济导报,韩资服装企业的倒闭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很正常。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对以廉价劳动力获得微利的服装贴牌加工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创。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等一系列政策因素,正使得外资企业享受到的优惠政策逐步减少。企业经营不下去了,肯定要倒闭,只不过它选择的方式不对,没有选择通过正常的破产途径,而是选择逃跑,这才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受到种种政策变动压力的不仅限于韩资企业。据韩国媒体报道,香港工业总会最近对8万余家在内地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37%的受访企业表示有转移工厂的计划。其中,63%的广东受访企业表示,承受不住日益飙升的生产成本,希望撤离,将工厂转移到越南等低成本国家。 王传仕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进出口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变化,说明中国产业正在调整,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正在逐步摆脱原来所处的低端生产链的环节,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必然受到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外资企业退出中国,转战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完全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不必大肆渲染。 另外,在一些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时候,更多的外资也正在抢滩中国。根据商务部的数字,2007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为747亿美元,明显高于2006年(630亿美元)和2005年(603亿美元)。这也显示,部分外资的撤离仅仅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而已。
内外资平等争议
韩资企业非法撤离,也让人重新审视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更有人提出,要提高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限制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进入。 而王传仕认为,与其提高外资门槛,倒不如打造内外资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市场去决定企业的生存权。 事实上,企业所得税税率内外资的合并,使国内市场在内外资平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目前,外资仍享有诸多超国民待遇,如三年免税的税收政策,企业审批的技术标准(包括环境标准)比较宽松,审批时间也要比国内企业减少一半等,这使得同样技术含量、盈利能力的公司,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更强。而如果没有这些优惠政策,现在非法撤离的那些外资企业可能就不能进入中国。“现在国家不缺外汇,不缺国外资金,为什么不可以把内外资放到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中?为什么不能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国内创业呢?这样既可以使庞大的外汇储备运转起来,还能增加民间财富,扩大内需,甚至是减少进出口差额,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何乐而不为呢?”王传仕如此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