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换户口 城市化须防误入歧途
    2010-08-26        来源:时代周报
    目前,推动城市化(中国最近称之为城镇化)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声音又一次响亮起来。这其中隐含着两个现实的因素,即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收入分配改革缓慢,无法立竿见影起到增加内需的拉动作用;而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加深而凸显,尤其是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面临巨大压力。因此,选择吸引更多农民进城的城镇化,似乎成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行手段。
  问题在于,借推进城市化拉动经济易造成一种幻觉,其危害极大。首先,从官方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6.6%,但实际上这一数字被大大高估,因为在目前统计的6亿城镇人口中,包括1.5亿农民工在内,至少有2亿人并没有享受市民的权利。也就是说,中国过去每年消耗数百万亩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实现的城镇化率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能力,并不是由工业化来推动的,而是由政府工程以及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造成的,无法体现在就业的增长,仅仅为农民工提供了周期性很强的基建项目岗位。
  虚假的城市化就像一片漂亮但又脆弱的人工园林,而非具有森林的生命力。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的GDP主义,以大拆大建推动GDP总量增长,忘记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更多就业、增进人民福祉。若以侵占农民耕地以及野蛮拆迁促成城市化,会导致社会冲突加剧,农民变为流民。因此,在转型期内想要继续以推进城市化来维持经济增长并实现社会稳定,如果不改变这种野蛮的城市化的做法,可能得到的是更加的社会不稳定,得到的只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以及“伟哥式”的GDP增长,遗留更多的伤病。
  实际上,目前的城市化建设相对于城市人口已经大大超前,因此,盲目加快城市化建设借以拉动经济增长将会制造更多的“城市过剩”,并可能制造金融灾难。在相当一部人印象当中,中国过去的城市化仅仅是东部的一线城市的城市化,因此,西部和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建设空间还很大,这是彻头彻尾的幻觉。2000年以后,在全国性的招商引资热炒当中,几乎全国各地都卷入其中,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吸引力,也几乎所有城市都开始了城市化改造的热潮,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垄断性公共部门等都建设了豪华超前的办公大楼,广场、公路、剧场等全部翻新。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单位自建房屋还是商品住宅,大规模地林立在各级城市当中,甚至在基层城市,由于土地的廉价与政府部门的自建特权,很多具有公务员背景的家庭都有多套住宅,显示出过剩迹象。
  这一政治周期性很强的城市化建设在2008年基本结束,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政府推出四万亿财政投资方案并督促银行部门提供了超过10万亿的信贷融资支持,上一周期的烂尾工程以及新的建设周期又开始启动。
  当前的城市化正是在“城市化过剩”的基础上推进的,因此面临风险:首先,这些工程的效用可能是很低的,甚至是浪费的;其次,天量的政府贷款投入其中将带来政府地方性债务违约风险,而工程的过低效用增加了这种金融风险。所以说,幻想通过盲目加快城市化建设拉动增长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目前各地的城市化改革增加了迷惑性,即以解决农民城市户籍问题来推进城市化。本质上是以土地换身份,即农民交出农地和宅基地,换取城市户籍。这一方案不仅有失公正,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这种交换隐含的前提之一是,以土地换取城市户籍附加的公共福利,这本身就是谬误,因为中国所有公民本来应该享有同等福利待遇,这种交换显然承认了农民地位的低下,而不愿承担政府的失职责任。让农民能用土地换取本来应该有的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再次剥夺。
  事实上,与计划经济时代早已不同,目前城市户籍本身也无什么福利可言,甚至还不如土地保障,尤其是过高的住房价格本身就是巨大的负担。因此,这种交换是不对等的,而且如果农民进城之后,得不到较为稳定的工作,这将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的挑战。
  相关稿件
· 异地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回户口所在地领补贴 2010-03-12
· 解决集体户口落户难 政府应有说法 2010-02-09
· 户口观念观念虽已过时 权利总在缺失 2009-11-09
· 农民何以突然记起了自己的户口 2009-11-03
· 取消农村户口,广州村民愿意吗 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