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户籍制度饱受诟病。这类制度对于权够大、钱够多的人不是问题,但对小小老百姓则可能是一个伤透心的问题。这不,网上有帖子哀叹:没想到读了几年大学,把自己读成了一个黑人!
按现在的户籍制度,一个农村孩子在读完大学后,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怀揣户口卡的人,也即一个“黑人”。
一个学生在进入国家普通高校时,由大学接收他的户口,入了大学的集体户籍,而不是大学所在的城市居民户籍。又按有关法律规定,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但法律同时又规定,一个户口是农村的人,在他的户口转入城区城市时,村集体可以收回他名下的承包地另行发包。所以,如果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想要在毕业时重新落户到原村庄,很可能被拒绝。当然,国家没有禁止村集体接纳返乡的大学生,但如果这个村集体有很大的所谓“集体福利”,而村领导又不是大学生的亲爹亲妈或三姑六姨,就会拿一大堆理由拒绝这个大学生。
这个大学生所在县市难道就不能接受这个大学生,并给他注册市民户籍么?好像也不能。派出所会提出一个最难达到的要求:你在市区必须有固定住所!可怜的大学生刚出校门,他没钱租房,更没钱买房。他当初呱呱坠地时落在了乡村,只有那里有他爹娘的房子。
这个大学生自然会骂娘,会愤怒。不过,这个大学生如果能想到比他还命运不济的农民工,也许就会平静许多。保守地说,在中国所谓的农民工中,有10%左右的人在城市有固定住所,且不是违章建筑,还在城市尽了纳税的义务,但他们照样没有城市户口。
让我们幻想另外一种情景: 第一,这个大学生的爹娘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在人口登记的权利上与城里人一样,只不过他们是“城外市民”,职业是农民。
第二,这个大学生的爹娘虽然是“城外市民”,但他们没有给政府添太多的麻烦,没有造成政府多大的财政负担;他们的收入不多,只享受了政府补贴之下的基本医疗保障和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障。城里的穷人也是这样,而那些城里的有钱人要有高的保障必须购买商业保险,若他们不是政府雇员,这个钱按照法律由他们自己和老板掏腰包。对此,这个大学生的穷爹娘并不嫉妒。
第三,这个大学生在家里时享有的土地承包权是永久产权,不因为他上了大学就被什么人夺去。他大学毕业若找不到工作,可以耕作这个土地。
第四,若这个大学生在毕业时不想务农,他可以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或者干脆卖给他人。他还可以在退出村集体时,把自己的那份“集体福利”货币化,换一笔钱。这样,他有可能拥有在城里买房的首付款。当然,前提是中国城市房市不是世界上最贵房市之一。
第五,人口登记制度的基本规则是按人的常住地注册户籍,这个大学生住在那里,户籍登记就在那里。他没能力成为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笃定有能力在家乡做一个常住人口,因为那里有他爹娘的老宅。
第六,这个大学生若一时找不到工作,他可以领失业救济金,但政府会考虑他的地租收入,扣减他一部分失业救济金。这个大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终究会找到一份工作;他不愿意长期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度日。要知道,现在农业领域的雇工,日工资也多在80元以上。
这个大学生要遇到以上的制度,需要多大的造化?按说不需要。设计上面这样的制度,既不需要反腐败,也不需要送干部到哈佛大学学习,平常智慧、平常事业心就够了。 也是平常智慧,会对上面的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出一些疑问。但解开那些疑问还是需要平常智慧。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本来不是难事。可怜这位发帖子的农家出身的大学生,学了一肚子高深的知识,却过不了低于平常智慧含量的制度的坎。当然,这不是他的错。世事就是这样,智慧往往苍白无力。 写到这里,我的乐观主义神经又诱发了脉冲电。这个户籍制度用不了五年就会全面刷新。公安部官员早已透露过开明的想法,现在需要地方政府大胆创新。而现实是,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争户口”的时代。在竞争的作用下,即使傻到家的地方领导也不会抱守残缺,一条道走到黑。我更乐于相信市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