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眼”看世博为何感想多多?
    2010-05-05    作者:林伟    来源:东方网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几天,走在世博园区,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游客,听到形形色色的各国语言,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而相同的是他们鼓鼓囊囊的行装,以及脸上洋溢着的兴奋表情。(2010年5月4日新华网)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而在上海世博会尚未正式开幕前,就有11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这一切无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眼球。
    那么,老外看世博,何所思,何所见呢?报道称,在他们看来,参观世博会将是此次亚洲一行“最激动人心的终点”。而最想参观的是“中国馆”,见识中国文化。这正像来自加拿大的帅小伙、擅长哲学思考的亚当对记者说的,美国有好莱坞、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快餐,日本有动漫、时尚,所以当人们到了美国、日本,就会被这些文化符号所环绕,感到非常亲切与亲近。中国的软文化是什么?除了美食、功夫之外还有什么,这才是他们探寻的内容。取道中国馆之前,亚当对记者说,有一点也许是上海世博会上的海外游客们共同关心的:“中国为什么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希望能在中国馆里找到答案”。
    我感到,亚当的一番话,确实很能代表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所感、所想。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同民族、不同人文思想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历史。这正像4月30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贵宾的祝酒辞中所说的,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搭起中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上海世博会更属于世界,未来6个月,世界各国各地区将以世博会为平台,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
    由此可见,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经济的盛会、科技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更是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良好契机。利用这个世界最大的跨文化传播的舞台,和全世界各种文明进行“无缝对接”,这对继续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与世界和平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说,上海世博会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相关稿件
· 世博国宝:秦陵一号铜车马-下 2010-05-04
· 经济参考报世博专题报道 2010-04-30
· 世博会为我们绘制怎样的未来? 2010-04-30
· 上海世博会将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 2010-04-30
· 在世博会畅想低碳舒适的未来城市图景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