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一直在热炒一个“烂片退票”的概念,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说,近七成网友力挺“退票”。笔者就纳闷儿了,这么一个荒唐的事情竟然值得讨论?还煞有介事地投票率达70%赞成退票?可笑!
细想起来,“烂片退票”无非表现的就是观众面对让自己失望的电影的一种情绪宣泄,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个事情本身并不是一件应该上升到制度、法则的东西。业内人士并非在保护自己,人家说的是实话。所谓的“烂片退票”制度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说白了就是扯淡,不现实。
首先,什么叫“烂片”?您觉得什么是烂片?《三枪》是烂片?《气喘吁吁》是烂片?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爱孙猴儿,就有爱猪八戒的。一千个人里还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您觉得不好?您别看啊。
诚然,在当今国内电影一窝蜂转型商业大片的大环境下,票房早已不是影片品质的杠杆。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得太快,又太不成熟,影片质量参差不齐,观众被“忽悠”来“忽悠”去,花费了和欧美观众等值的电影票价看了和自己预期反差太大的电影,难免会骂娘。
可你看到了一部你不喜欢的电影,并不是应该退票的原因。正如你买了根冰棍,咬了一口难吃不想吃了,你想退回去,人家给你退吗?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何况观众选择看一部电影,应该是经过一定选择之后做的决定,电影院里那么多片子同时放映,观众进去花钱看电影不是“撞天婚”,中国观众看场电影花的钱和收入高了8-10倍的北美观众一样,您能说您拿自己辛苦挣的钱不当钱吗?不能,对吧。所以自己做了选择,花了自己的钱,就该接受得到的结果。而不是像小孩儿一样地往地上一坐,哭着喊着不这么着要那么着。您是成年人了。
另外,为什么说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呢?比如,咱真的实行了这个“烂片退票”制度,就按人家说的那样开场半小时内随时可“退票”。请换位自己想一想,比如您去电影院看电影,您觉得这片子好看,哎,他有人就觉得真难看,您在那坐的好好的正看着呢,前面呼啦啦站起几个人,一边骂烂片一边走了,过一会儿又走了一位,过一会又走两位,您说这电影还看不看了?得啦,不费这劲了,俺还是回家看盗版碟吧,没人干扰俺看电影。以后电影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了,真赶上个大家都爱看的片子还能踏踏实实看看,要是赶上一部人家不爱看的,那俺也甭看了。这像话吗?
保护消费者权益难道就如此保护?中国电影市场刚刚起步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扯这个淡?咱们有事儿没事儿了?讨论点有意义的事儿行不?
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冯导说了:“我说它是‘狗屎’,是因为有人费那么大的劲在弄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我们能不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啊?”
咱听听人家冯小刚的提议:“对待烂片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再买这位导演的电影票了,这是对他的惩罚,因为不负责任,他的信誉没了。”
这个事儿,笔者觉得,还是冯小刚说得靠谱,您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