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小天鹅餐饮文化集团总裁何永智认为,海南毒豇豆事件引发如此严重后果,海南应启动官员问责制,严肃追究责任部门及市县相关负责人责任。(《重庆晚报》3月3日)
据悉,即便豇豆大幅降价也无人敢买,一些地方连日来甚至出现零交易。菜农损失惨重,海南等产地遭遇信任危机,当然消费者也是受害者。这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不能不说惨痛,不能不追问相关官员的监管之失。但如果不从体制入手,仅问责一些官员,仍不是釜底抽薪之举。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仍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的弊端,这是导致“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
由于政出多门、职能重叠,貌似多部门都要管、都能管,实际上没有利益都不管,有了利益就争管,到最后变成管不好、管不到位。前些时披露的2008年问题奶粉迟迟未销毁事件,也有“九龙治水”的阴影。据称,乳制品行业中的养牛户、奶站、经营户、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管理。不排除分段管理可以制衡权力,但其中只要有一个部门不恪尽职守,不斩断任何一个违法的利益环节,问题奶粉就会重新泛滥。毒豇豆当然也是这样。
尽管毒豇豆事件已衍化为公共事件,但相关部门仍未引起足够警惕,也没有体现出足够的责任。日前,海南省植保站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省已建立严格的豆角准出制度,对每一辆运输豆角的车,都要查验检测合格证,确保出岛豆角100%合格。但实际检测情况令人沮丧:港口检测站形同虚设,质检人员对大部分车辆未进行任何检查,只是偶尔会出现在港口通道入口处,并简短询问一下司机车内装的是什么货、在当地是否经过检测,其后便放行。(《新快报》3月3日)在这样的敷衍了事和不负责任下,何以保障食品安全?
一些监管部门反倒认为毒豇豆“无伤大雅”,仍奉行捂盖子思维,甚至热衷于拿潜规则说事。如此前武汉曝光了来自海南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后,三亚市农业部门却表示“特别的不理解”,因此内部通告是业内“潜规则”。三亚相关执法部门官员也认为,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可以想见,有太多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在够朋友、留面子当中被隐瞒。事件和问题被遮蔽了,公众的健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