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教育投入重在一个“投”字
    2010-03-03    作者:五岳散人    来源:广州日报
    教育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教育者的水平,另一个就是教育投入。后者又分为软投入与硬投入,都是非钱莫办的事情。
  两会之际,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民生、民权领域,其中自然也有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道理当然谁都知道,只是做起来确实很难。但也有雄心勃勃想把教育搞上去的地方政府,比如说陕西府谷就动员了当地的煤矿老板一举捐资12.8亿元,声称要办成全国一流的教育。
  慈善是件好事,在任何时候都是要鼓励的,哪怕是对于这条新闻用词之微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府谷县的政府官员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是说这些老板在新年团拜会上“听说”当地政府有此决心,从而陡然起了回馈社会之心,然后慷慨解囊。但新闻标题则说是“召集”当地的煤老板,请他们共襄盛举。两者当然有精神境界的高下之分,说不定还有“被慈善”的嫌疑,但总归是慈善嘛,也就不去深究了。
  倒是另一件事情值得重视。府谷县的相关机构说,这些钱“将全部捐到府谷县财政,由县政府集中管理,全部用于教育卫生事业。所有这些捐助的资金,3年内将根据政府工程建设进度分批次到位。”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的财政账户似乎并不能承担接受民间捐赠的功能,这些捐款到底怎么走账是件蹊跷的事。而这笔钱最终会不会公开透明地使用,看来还要拭目以待。
  由此笔者倒是想到,最近教育问题与房价、物价问题一样热,况且目前还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征求意见中。
  教育这件事有两点最为重要,一个是教育者的水平,另一个就是教育投入。前者牵扯颇多,在此不便细说。后者则分为软投入与硬投入,都是非钱莫办的事情。早在17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教育投入方面的目标,说是要把教育经费提高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但多年来并未达标。其实就是到了4%,在全世界也是排不上号儿的。这个目标提出之后这么多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政府税收都在大幅度增长,而在教育投入这方面确实增长得很有限。
  不但教育投入增长有限,实际上即使在这种条件下,目前的成果也是用很多个人的牺牲换来的。年前新闻上爆出清退代课教师的新闻,熟悉教育体系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代课教师起了很大作用。但他们没有得到多少补偿就要被清退,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厚道。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改善与正规教师的进驻,而这些都需要更高的投入。正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配合出台,从理论上说,在更新换代的名义下,我们的教育投入至少有望达到一个不至于太尴尬的水准。
  回到陕西府谷县这件事上看,当地的教育投入看来至少在数年之内是不成问题的,人家也说了,要办成全国一流的教育。此钱何来?原来是来自企业家的捐款。要是真的以此为榜样,说不定都能达到某一个数值,只是这个投入并非是国家的投入,反而变成了变相的捐税。我们要知道,别人的钱花着是不心疼的,到底能有多少真的到了教育上面,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教育投入这件事说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可能会有诸多的变形,这些变形往往是以上面的重视程度与重视范围为转移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贯彻某些方针,倒是可能借力发力地成为生财之道。如何防范这种现象,恐怕是比贯彻教育纲要更困难的事了。
  相关稿件
· 没有问责 “教育投入4%”还很悬 2010-02-23
· 教育投入应增加,教育部门更应花好钱 2010-02-22
· 教育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 2008-12-16
· 教育投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007-05-17
· 教育发展规划应明确教育投入增长规划 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