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入产出”排行榜产出了什么
    2009-12-16    作者:熊丙奇    来源:第一财经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民间大学排行榜江河日下之际,首份官方大学排行榜最近出炉。教育部下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报告涉及72所部属高校,并列出一份绩效得分排行榜。这个榜单显示,在我国69所重点大学中,有近半数高校过去3年“投入多,产出少”,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解释这份榜单时称,“目前的评价与排行大都是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从中可见,此榜单是为了弥补以前“绝对评价”的缺陷,注重评价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促进高校重视效益,感觉上是比过去的评价进步了一些。但是,再继续看这份榜单所选择的指标,却发现,过去绝对评价的缺陷依旧存在,而且,如果这份榜单成为考核高校的一种依据,则会产生更大的缺陷。
  不妨来看其选择的产出指标,总计16项:当量在校生数、当量学历在校留学生数、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别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数、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数、国家级项目验收数、鉴定成果数、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转让与当年实际收入金额、专利出售与当年实际收入金额。
  上述指标,就是一所大学应该拥有的产出吗?或者换句话说,在上述指标中表现优秀的学校,就是产出高吗?这些指标是过去绝对评价排行榜所经常选择的,而选择这样的指标,一直饱受质疑,依照这样的指标,概括而言,评价一所大学,最核心的要件,就是学生规模数、论文规模数、成果规模数和专利规模数。这种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大学办学质量的作用,反而已经催生了大学的论文情结、成果情结、专利情结,诸如硕士、博士必须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以论文、成果、专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基本要求等。大学的教育与学术研究,由此陷入重科研轻教学,以及指标学术、功利学术和泡沫学术之中,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量多质低的情况十分严重。
  与过去的绝对评价相比,这份新的绩效排行榜,或许更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以期高校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用在能产出成果的地方。但以教育的视角看,则会在促进高校注重产出数量的同时,督促高校“快出成果”、“早出成果”,以及在一些无法产出上述指标业绩的地方和人事上,不舍得花钱。
  人们经常谈到的学校要有“大气”与“大爱”,给教授们宽容的治学空间;大学教育要以“百年树人”的情怀,重视本科教育;学者要板凳甘坐10年冷,不要急功近利追求出短期成果,都一一被这样的绩效排行彻底否定了——对于三年来出不了成果的教授,学校还会有好脸色吗?对于不在评估产出之列的教育质量,学校怎么可能重视投入?对于学术研究,必然是给你一笔课题资金,你必须在三年内产出成果,否则就是零产出;对于教学,学生不过就是人头,最多也不过是帮助导师产出论文和成果的工具。
  另外,这份具有官方色彩的绩效排行榜,所能派什么用场,目前还难知道,可是,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将其作为对一所学校领导的考核依据,则可能加重大学的政绩办学、数量考核倾向。目前大学校长的任期,一般为四年,这份绩效排行榜,以三年为期评价绩效成果,正可以考核校长上任熟悉校园开展工作之后的三年政绩,如此一来,校长们必然以上述指标作为办学追求,同时把资源与指标联系起来。大学在这样的管理下,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质量,而将越来越远离真正的教育与学术。
  笔者以为,这一排行榜的制作者需要对自身的投入产出做出评价,是产出对教育发展有积极的成果,还是适得其反。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稿件
· “高校就业率”统计当使人信服 2009-07-10
· 佳丽宝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培训启动 2009-07-10
· 一个“三假”民办高校的样本 2009-07-08
· 高校就业辅导探索“招商”之路 2009-06-25
· 高校上市折射大学的“类型选择” 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