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不应仅是利益置换的盛宴
    2009-09-16    社论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加速城中村改造的进度,城内的琶洲村、林和村和沥滘村接连提交方案。这被政府当作标志事件,认为拉开了广州史上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序幕。此轮运作的基础不同以往,将采取彻底的市场模式全面向开发商开放。这次大提速的深层考虑是,广州希望借此积累新的改造经验和模式,顺利筹集上千亿元资金,从而在至多十年内全部完成138条城中村的改造计划。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广州城建中棘手的部分,碍于集体土地的性质,以及所涉利益的复杂纠结,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始终缓慢。最近几年,广州在推进珠江新城C BD建设过程中,推动形成了猎德模式,亦即由开发商垫付资金、政府出台政策、村委会协助,而村经济实体成为改造的主体。猎德村的改造项目从2007年10月开始动工,一直被树为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继猎德模式之后,广州花地村开创了另一种旧改思路。在空余土地不多的前提下,自筹资金选择一个地块作启动,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建设新的农民公寓;新建农民公寓除了安置原来的住户外,还有部分空置房,作为下一个拆迁地块安置的周转用房。这种“积木式”搬建对市场是封闭的,所有产业归全体村民,政策不允许售卖。“城中村”的性质没有受到冲击。
  东猎德、西花地两种模式之后,广州破解城中村改造困境的做法未有突破性进展,整体改造进度陷入停滞状态,直到最近齐齐出现的三村改建规划。与现有做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此前对开发商欲迎还拒的态度发生逆转,无论是政策规定还是协议安排,地产商都作为绝对的中心进入旧改版图。城中村不再是开发商的禁区,随即城中村利益置换的生态产生了根本变化。
  城中村改造涉及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调整,但其不仅是村民的事务,也关系到没有城中村的广州将变成何种面貌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私利所寄,也指向公益变动。比如猎德模式之下,原本的水乡不存,存活于斯的民俗萎缩,这是广州人及其文化的损失。这种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似乎也不为旧改看重。开发商大举进入城中村,重塑城市的未来形象,广州会因此变得更好吗?
  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定下了时间表,开发商的效率可以帮助实现这一任务。当然,开发商主导旧改项目确有裨益,例如有利于统一规划,顺畅地让城中村与“村外”城市衔接,填平村内外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鸿沟。而从另一方面说,谁主导城中村的开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总共84平方公里的城中村改造完毕后,广州的样子是否就是民众想要的,它的文化遗产不能失掉太多。
  城中村改造既是村里的事项,也是城内的事务。犹如猎德大桥通车后,桥北匝道因拆迁问题至今无法落地。一旦改造全面铺开,又会发生什么公益被悬置的事情?从已有的教训出发,即便引入开发商,政府也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城中村的内部利益纠葛上,在制订和审批规划前尚需周全的考量,在旧改中实实在在地注入公益、文化等方面的事项,不可偏废。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将释放出大量建设土地,有舆论将此形容为开发商的盛宴。一连串的疑问自然生发:城内的房价会更高吗?初涉广州的新移民将付出更昂贵的代价吗?那些蕴藏在城中村的习俗风景会否就此消亡?在消除城中村的进程中,十年后的广州会逐渐显现。如果不得不接受一个没有城中村的广州,那能够容忍失落的底线究竟在哪里,政府当予以明示并坚守。
  相关稿件
· 南阳市“城中村”改造实现和谐拆迁 2008-04-29
· 樊纲:慎待“城中村” 2008-09-05
· 郑州投入166亿元实施城中村改造 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