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发布一份文件,要求从7月1日以后,在中国销售的一切计算机必须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上网过滤软件,文件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 有关部门的这一决定,用意或许不错。如工信部的文件所说,互联网空间内有不少不良信息,这些信息被青少年毫无遮拦地获得,很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 不过,这似乎并不能证明,由政府出面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计算机安装上网过滤软件就是正确的做法。笔者的意思绝不是所有计算机都不应当或没必要安装上网过滤软件。问题仅在于,由谁来决定装这类软件。简单地说,政府以强制权为后盾要求所有计算机装这类软件是不合适的。装不装上网过滤软件,这样的事情应当由用户自己来决定。 某些官员在某些方面总有一种父母官心态,以为如果政府不出面,民众就不知道去做。但事实是:最关心孩子的是父母,最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是父母。政府可以把某些知识教给家长,但不应当试图代替家长。可以推测,即便没有政府的强制,很多人也会装这类软件。 如果由用户自行安装上网过滤软件,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比如,不会给成年人带来困扰。互联网的用户恐怕还是以成年人居多,而任何一个具有正常理智与情感的人都会承认,成年人可以接受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类信息的范围,是远远大于青少年可以接触的范围的。现在,政府强制所有计算机装上上网过滤软件,岂不是只许成年人接受青少年可以接触的信息,把成年人全部当成了青少年?这是否是一个正常社会所应有的电子信息传播与接受格局? 由用户自己决定是否安装过滤软件,也可以避免另外一重风险。据开发该软件的公司介绍,“绿坝”软件可以进行实时屏幕拍照,周详上网记录一览无遗,便于事后监督。也就是说,该软件会记录大量关于用户使用隐私的信息。由于缺乏足够的第三者测试信息,人们不清楚该软件是否还会记录使用者的更多相关信息。 固然,此类信息对于公司负责人、对于家长来说,可能是必要的;否则,就无从监控孩子的上网活动。但是,政府强制所有电脑装上这类软件,由其详细地记录每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的上网隐私,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另据开发该软件的公司介绍,该软件还将与一个专门记录不良网站数据的数据库连接。但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脑用户的隐私信息被上传到这一数据库,从而被用于不正当的商业或其他目的?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及其他人群,最佳方案是把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的决定权交给用户。当然,政府在尊重用户选择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一些辅助作用。比如,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选择一款以上的过滤软件,向相关企业支付使用费。此后,有需要的民众即可免费下载安装,无此需要的民众则可以不下载。这样,下载次数本身就是软件优劣的指标,相关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也能不断完善软件性能。 总之,防范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首先是社会、每个人及其结成的自愿性组织的责任,也只有社会出面进行,才能在自由与强制之间寻得合理的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