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陕西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自3月1日正式推行以来,让当地人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与此同时,也把当地政府推上一个尴尬的位置——据5月17日《华商报》报道,因为“看病不要钱”,7所县级定点医院的病床爆满,有病的住不进去,治好了的不肯出院。
“全民免费医疗”开国内之先河,不乏积极意义和示范作用。但居然遭遇骑虎难下的尴尬,当地一位官员称,“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如何应对公民道德风险才是关键”。
此话道出了一定现实状况。就像湖北对省博物馆实行参观免费开放、杭州对太子湾公园取消收费后,致使参观者和游客蜂拥而至,造成馆内一些设施严重受损、公园过半绿地被夷为黄泥地一样,某种程度上,免费确实考验着公民的素质。但是,若要说此类尴尬皆因公民素质而起,似乎有失公允,也有推卸责任之嫌。
针对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一时间出现医院“井喷”现象,有人认为,是患者对原本压抑的看病需求的一次集中释放,或是长期以来兜底性公共医疗巨大亏欠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报道中说,有的患者是生病后苦等到3月1日后才入院看病,有的是多年看不起病的。
一项公共政策为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难以为继之忧,恐怕不能把板子光打在患者素质上,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即当地相关部门也需反思。
譬如,“全民免费医疗”在推出之前,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征求过社会各方意见?尤其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状况是否事先预想过,并准备好应对措施?倘若对这些基本问题都没有考虑,而是粗线条通过,匆匆上马,那么,出现尴尬在所难免。
尽管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基础是“不差钱”——拥有2008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87万元,综合实力位居陕西省第一位、西部排第5位、全国排第92位的辉煌业绩,但是,好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仅有资金保障是不够的,“全民免费医疗”要继续走下去,并一路顺行,还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比如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也许“超前”了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