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算算高速公路的成本与效率
    2009-03-20    陈兰生 陈红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学是研究成本——收益的学问。一位经济学家说,一个送货员用摩托车替代自行车送货,效率是提高了,但摩托车购置和使用成本远高于自行车,收益反而降低了。在我国,大建特建高速公路,就是在做摩托车替代自行车送货的事。
  高速公路的优势是“高速”,即节约行车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但这是要支付成本的,过路费就是购买时间(效率)成本的支出。车主货主都是精明的市场经济人,如算计走“高速”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就会不上“高速”路。国外收费的高速公路,都有与其并行的不收费辅路供车主选择,而我国有的与高速公路并行的一二级公路也收费。于是,很多车主以超载冲减过路成本。
  笔者以为,造成此种现象,有如“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典故,是因高速路畸高的通行成本让车主望而却步,以超载的歪道规避成本风险。其实,高昂的公路收费不仅影响车辆本身的通行能力,还会牵扯到地方吸纳投资,甚而会通过市场转移给非运输企业和消费者。因此说,面积巨大的高速公路网,密密麻麻的收费站,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终日吸吮经济血液,降低社会经济收益。
  鉴于此,社会呼吁撤销公路收费站,还公路公共物品本质的声音不断。这是对的,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还是应本着“谁受益谁掏腰包”的原则,只是作为政府应审慎计算成本——收益,控制规模,避免走向反面。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美国从上世纪30年代始建高速公路,已建了近80年,如今8.5万公里,收费里程不足1/10,且收费低廉。美国为什么不建更多高速公路,也许是收益大于成本的路段都建了,再建就是浪费财力,纳税人不同意,预算通不过。我国和美国国土面积基本相当,而其时间价值、GDP、人均GDP和汽车保有量远不及美国,可我国高速公路里程2007年已达5.3万公里,2010年要达到6.5万公里,再过几年就要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的情形下,却要追求相同的高速公路密度,这恐是难以承受的成本之重。有专家称,高速公路日车流量3万辆以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而这样的高速公路我国又有几条?
  据交通部几年前统计,至2002年度,收费公路(90%以上的高速公路收费)贷款余额为5900亿元(如今已上万亿元),贷款利息约500亿元,而同期收费仅400亿元,不足支付贷款利息。这就是说,车主货主难以承受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只是建路成本的九牛一毛。其后果呢,要么收费站与日月同辉,要么收费到期银行坏账一堆。无论银行或是财政收摊,终是全体纳税人二次买单。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不低,收费总量很少,说明车流量太小,通行能力闲置浪费很严重。归根结底是宝贵资金的浪费!
  笔者以为,高速公路建设再不计成本地提高效率,带来的将是负收益——银行呆坏账增加、道路通行能力闲置浪费,这些问题不能不防。尤其是在化解金融危机影响、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投资效益,减少投资冲动和盲目性,把每一分钱用足用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