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去基层就业?
    2009-03-02    作者:冰启    来源:珠江晚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透露,目前中国仅1%高校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70%在基层就业。(见2月26日中新网)

  70%?这个数据令人吃惊,它足以推倒此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主流论调”——不是大学生太多,而是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有业不就——而再看王副司长展示的具体数据,目前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党政机关大概占1%;事业单位大概占10%(其中:3/4是到教育和医疗单位,近60%是到县及县以下);到国有企业的比例大概是7%;再除去约10%继续读研究生(论坛) 和出国的,其余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原来,这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而且,他进一步补充,据有关专家2007年的调查,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到城乡基层就业的人数也不多。面对以上数据,有谁能清晰地知道,究竟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当然,对于“基层就业”,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比如,在中央部委官员看来,一所大学,也是基层。大学在很多时候,也不自称为基层组织、基层单位么?如果以此统计基层就业,比例可能远高于70%。
  对于国家部门来说,掌握大学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尤其是签约就业),其实并不难。可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数据,各个口径很不相同,有高校自行发布的,不少高校发布的就业率高达97%、98%;有政府教育部门公布的,过去几年来,政府公布的初次就业率多维持在70%;有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发布的,基于每年约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出当年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学生,比如对应2009年的611万应届毕业生,按70%初次就业率计算,会有180万学生毕业之后工作无着落;有社科院研究者调查研究出的数据,通过蓝皮书形式发布当年未就业学生数量;还有民间教育数据公司调查的结果,比如麦可思公司的调查反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远低于政府和高校公布的数据,仅有50%多。
  而大学生就业的数据,无论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受教育者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报考高校、选择专业,还是对于政府制订教育发展规划、调整产业机构、出台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都十分关键。以上模糊的数据,往往会产生误导作用:学校继续扩招已经严重陷入就业困难的院系,盲目设置新专业,学生继续报考前景暗淡的专业、政府还在努力做同学的工作转变就业观念去基层,如此等等。
  发展教育,不能全靠数据,但是,离开了对教育发展的各种数据的调查、评价,教育就会陷入经验主义,凭经验与感觉。
  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是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科学决策的前提,必须基于充分的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客观,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公开制度,规定各学校必须校务公开;另一方面,需要培育社会中介,参与教育与学校发展的调查、评价、分析。再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治理结构,通过制度建设,让办学者从对上负责变为对教育质量负责;改变政府教育部门的直接参与办学的“职能”,为向各类学校提供教育信息与服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