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为何老是要变味?
    2009-02-12    阅尽    来源:羊城晚报

    自去年12月广州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新规以来,提取公积金的市民平添诸多不便。近日,市民更遇窝心事———有银行对提公积金“限号”,一天仅限50人提取,这对要提公积金的市民来说,真似雪上加霜了。(2月10日《羊城晚报》)

    公积金本是国家为居民的住房保障而设,虽有一定强制性,但就本质而言,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带有福利性质的专款专用资金。就是说,公积金之设立,无论出发点还是终极目的都是为民谋福祉,但是,在羊城百姓眼里,这么一件普惠大众的“民生工程”如今却变了味儿!明明是百姓自己的钱,但每次提取时,都要拿贷款合同、房产证等重要权证左审右审,少一样都不行,好像把提公积金的人当贼似地防,眼下可好,银行又来设门槛。小民百姓跟单位请个假不易,可到了银行,排了半天队,不是这证件缺了就是那个什么合同没带,结果,一天时间搭进去,事也没办成。或者背了一堆证件去了,银行却又说,今天没号了,哪个人遇到这种窝火事不骂娘?
    有关部门会说,这般严格管理,是为了规范,防范风险。不错,但凡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尤其是在“钱”的问题上,规范些、严格些总没错,但是,既然事关芸芸百姓,任何所谓的规范等等,都不能以劳民烦民,增添百姓负担为代价!更何况,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诸如公积金非专款专用等风险,完全可透过有关职能部门与银行间的资源共享来规避,且可信度更强,操作更便利,为何放着科学先进的手段不用,却偏偏要去折腾百姓呢?
    银行“限号”,说到底仍是公积金新规实施后的连锁反应。为何原来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时,不需限号,而实施新规后,却要限号呢?显然,公积金提取新规客观上增添了银行的审核程序及时间成本,降低了效率,所以,当资源设置暂未跟上之前,限号亦是无奈之举。
    广州公积金提取新规当初推出时,舆论便指其不妥及劳民,但却未见丝毫改进。如今,事实已证明:就这么一项小小的规定,不仅银行不便,市民烦累,更失民心,可谓众矢之的,这样有着明显纰漏的规定,还要实施到何时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