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假钞事件”的另类思考
    2009-01-16    本报记者: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HD90假钞事件”最近频繁见诸于各类媒体上,这次假钞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除了这次假钞本身的高仿真度和快速扩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在人们重提人民币能否成为“亚元”和人民币进一步区域化的背景下,它和人民币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提人民币的全面国际化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是人民币区域化进程逐步推进却是不争事实。在我国西南广西和云南边境、我国东北黑龙江省边境,人民币作为货物交易的结算货币由来已久。去年底国务院会议提出的在部分地区货物人民币结算试点,为人民币进一步区域化提速。日前,央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在上海或适时推出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
  也许这个时候“假钞事件”的出现有了另一层含义:不是指如何更好地杜绝假钞,而是如何在区域化的贸易结算中减少现金交易的数量,而增加非现金交易以降低类似假钞这样的交易风险。而据了解,目前边境的人民币结算九成以上都是现金交易,金融机构的人民币结算系统并不发达。
  看来,杜绝假钞、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形象重要,发展基础设施、加大金融机构的系统建设,降低使用现金的概率同样重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