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一些地区近期出现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入非法渠道,被不法分子用于提取麻黄碱制毒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规定药品零售企业零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除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有关规定外,一次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多年之前,笔者曾在一家主要生产感冒药和止疼药的非处方药(OTC)类制药厂工作,所以对于这样的新闻很有兴趣。
据我所知,在每粒感冒药中,麻黄碱的含量非常少,一般只有几十毫克。主要作用是作为减充血剂,可消除鼻部充血;并且利用其轻度的中枢兴奋作用,减轻另一成分氯苯那敏引起的嗜睡症状。
按照笔者的工作经验,对于这类易制毒类原料的监管,在生产制造环节,包括原料厂、制药厂从采购到生产一直非常严格。特别是厂内生产领用的时候,要求双人双锁,各方在场,签字确认。并且公安管理部门会定期不定期地上门检查。厂里的工作人员大多认为监管过严,很是麻烦。而药品零售,之前一般监管较松,这次加大监管,要求一次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的规定,笔者认为不太合适。
且不论消费者或者不法分子需要大量的药品,可以通过多跑几家药店的方法简单获得,就从根本上说,如果不法分子真能够通过大量购买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提取麻黄碱制毒,取得高额非法利润,应当采取的办法不是限制零售,而是把所有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从非处方药(OTC)改为处方药管理。虽然我国对处方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对于抗生素类处方药还存在一定的滥用,比较容易购买,但比非处方药要管理严格得多。
目前看来,这样的改变可能还没有足够的依据。并且一旦把这样广泛使用的感冒药改为处方药,涉及极大的利益关系,因为OTC和处方药销售渠道和销售量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如果含麻黄碱类感冒药成为处方药,一样看一次医生,很多患者可能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类药物,以求见效快,造成抗生素更大规模的滥用。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上述制药厂工作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样是生产感冒药和止疼药,在西方的药厂,销售大头是止疼药,感冒药只是小头。原因是不少西方人认为单纯的感冒不是病,洗个热水澡,运动一下,几天就扛过去了,但是疼痛实在是扛不住。但是我国的习惯恰恰相反,似乎中国人不太怕疼,止疼药的销量不佳,但是感冒似乎一定要吃药,最好还能挂点滴,以求见效快。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内很多制药厂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感冒药。殊不知,单纯性的感冒,用药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让病人舒服一点,其实是自愈。如果有关方面真的想控制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多宣传宣传这类知识,也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企业也有时间慢慢转型。这类药吃得少了,销量就小了,自然就管住了。只是要改变习惯实在太困难了,特别是断了很多人的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