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当借奥运机遇完成转型
    2008-08-28    作者:杨涛    来源:新京报

  应把文化体育产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奥运品牌的建立,将是北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宝贵财富。

  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闭幕,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仍未减少,各界也更关注后奥运时期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事实上,奥运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更多只具象征意义。但是,对于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奥运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的确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看,奥运与经济周期性因素、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结合在一起,恰好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道“分水岭”。在奥运之后,适应增长方式转变的大环境、改善发展模式、发挥比较优势,成为各地区、各行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期,各地都在产业结构挑战方面努力有所创新,例如广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思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服务业,来代替原有的低端制造业。而对于北京来说,则需要在后奥运时期,继续发挥奥运的后续效应,把握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

  体育文化产业当借势上位

  在后奥运时期,北京应该把文化体育产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重复发挥其经济拉动作用。可以讲,奥运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国民的健康意识与体育热情,在奥运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这都将成为首都市民关注的焦点。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时机,改善文化体育产业的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模式,将对于北京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北京在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服务大众为基础、彻底改变政府的不适当干预与管制、充分借鉴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体育发展模式。
  在后奥运时期,北京还应当把金融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撑点。从各国经验来看,一个大型经济体需要不同层次的区域金融聚集中心,首都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北京在聚集银行类金融机构方面有先天优势,但由于服务意识、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步伐有限,在金融服务发展方面却有所落后。
  为了更好地发展与首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注重两方面问题,一是努力巩固和发展“间接金融中心”,促使银行等各类机构真正从“政府调控部门”,向“服务性部门”转变,二是突破首都地位带来的政策敏感性,促进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在金融改革方面争取体现一定的比较优势。

  借品牌效应完成国际化转型

  在后奥运时期,北京还要注意继续发挥奥运品牌效应,进一步实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型。奥运的举办,使北京充分把各方面优势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在信息时代,这种品牌效应是巨大的财富。对此,北京应该抓住历史契机,一方面大力发展国际化都市应有的信息、技术、服务、旅游等朝阳产业,另一方面全面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彻底摆脱计划体制下的观念束缚。
  在后奥运时期,北京也要努力成为区域协调的主角,与周边地区实现经济共赢。奥运的举办,促进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布局、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密切合作与联系。
  “京津冀”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后的经济增长第三极,但受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京津冀协作的进展缓慢;奥运却恰好促进了该地区重大项目合作的突破。后奥运时期,北京应该进一步探索区域间政府支持与市场对接的模式,发挥产业互补与资源合作。
  总之,只要应对得当,北京的“后奥运经济”可能比“奥运经济”获得更为强劲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