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也说平常心
    2008-08-01    如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股票下跌、物价高涨、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加大,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正给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带来困扰,担心、焦虑、悲观,甚至惶恐不安的情绪均由此而生,能不能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时下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平常心?有人专门对此做过研究:“平常心是道”,意思是一个人明心见性,不为外来情况所动的时候,他才能时时无碍,处处自在,事理双通,进入平常的世界。又指平常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其生动写照。(见张世安所著《平常心》)

  笔者以为,上述境界固然理想,可身陷俗世,每天需为柴米油盐劳碌奔波的人不修炼到一定程度,恐怕不容易达到。司马迁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普通人来说,遇事抱着比较冷静理性与客观的态度,不斤斤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对生活与事业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应该算是具有平常心了。
  都说股市如人生,目前考验投资者平常心的地方自然非股市莫属。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份的6000多点,一路下滑到2600多点,半年多里股民深切体验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一项针对70万股民的调查显示,愈九成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要知道,其中不少人可是拿着养老、买房乃至子女上学的钱做投资的,已经被蒸发掉的钱有无再回来的希望?目前谁都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忧心担心在所难免。
  于是,有人翻出“股神”巴菲特的“成长”故事,希望给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原来,早年的巴菲特在股票投资方面也曾走过一段弯路,“看图形,打探消息折腾了近十年,收效甚微”,直到他把目光投入到企业的内部,仔细研究企业的“核”或者“瓤”,不再为股价这些外部现象所困扰。后来他又学会关注企业的未来,把目光投向企业发展的远方,而不是以低廉的价格买入类似香烟头的企业。正是长期成长的企业拓展了股价上涨的空间,给巴菲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成就了他今天的财富地位。(摘自《上海证券报》)
  “股神” 自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可要是一遇到挫折就灰心放弃,今天的“股神”就不会是巴菲特了。所以重要的不是故事的结局,也不是巴菲特们的理财观念或专业投资技巧,而是成功者如何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站立起来,“实现了从大猩猩到人的转变”(巴菲特自嘲语),并且走得更远。在资本市场博弈,除了要做到内外兼修,更离不开一颗从容面对市场大起大落的平常心。恐怕,只有学会笑看风云变幻,才能等到“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一天。
  市场如斯,人生亦然。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位叫高城的连长说:“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倘若没有一颗平常心,挫折或困难很容易让一个在生活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寸步难行或止步不前。有研究说,去年全国毕业的高校近500万大学生,直到现在还有60万左右没能找到工作,多次碰壁以后,有人转而考取研究生,有人继续寻找工作岗位,此外还有10万人放弃努力,回家当起“啃老族”。
  可见,年轻人要适应当今这个快速多变的时代,光靠一纸文凭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能够正视自己也正视社会客观环境的良好心态。把眼光盯着比尔盖茨,目标固然远大,可长城不是一天修起来的。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从成长角度看,好事多磨,碰壁、挫折不一定都是坏运,它们会让你对漫漫人生路多一分清醒少一分不切实际的幻想。
  据传,亚洲首富李嘉诚早年卖过塑料花,攒下了他后来创业的第一桶金。观古今中外,凡成功经验无不说明一个道理: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在顺境中长大的青年一代,要想有一个像样的人生,努力学习各种书本知识是必要的准备,通过实践锻炼、让身心尽快成熟起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面对繁华世界功名利禄的引诱,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诫子书》的这句名言,曾经为无数读书人所推崇,即使在今天看来,依旧很值得我们寻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