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叫停东莞“红包”发放
    2008-06-27    作者:陈建水    来源:和讯网

  一样的红包,不一样的效果。由于受到澳门特区政府为市民发红利的启发,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决定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即家庭人均收入为401元~600元的人员)等8个群体,一次性发放1000元“红包”。一向以富裕著称的东莞本地居民,居然兴起“哭穷”风,甚至出现一个社区有七八成居民申请千元补贴的现象。(6月26日 广州日报)

 由于近来年财富大幅增长,今年4月,澳门政府决定拨出20亿元盈余“还富于民”,将从7月份开始向永久居民发放一份5000元的“红利”,非永久居民发放一份3000元的“红利”。消息一出,澳门市民纷纷拍手称赞。
  由于受澳门政府发放红包的“触动”,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提议:“在我们财政可以负担的情况下,也向市民发点钱,以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6月初,该市“红包”派发方案在一片争议声中出炉。东莞市政府决定向有关市民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补助发放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五保户、非低保对象的优抚对象、非低保对象的一至四级残疾人、非五保户的孤寡老人、弃婴、已治愈的麻风病人和低保边缘户等8类人员。
  然而,由于边缘户收入很难界定,直到6月23日,除了石龙镇按时将补助对象名单上报之外,其他31个镇(街)均未上报。与此同时,各乡镇“哭穷”风兴起,一些社区甚至出现了七八成居民竞相申请补贴的现象。更何况,东莞市向市民分发“红包”的做法,在市民中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及矛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外来民工的积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稍有不慎,这座昔日全国著名的“民工城市”,就将面临一场“民工危机”。
  外来民工的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助推器。外来民工对沿海开放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功不可没。
  本来,东莞市政府向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群体发放“红包”,以减轻消物价上涨给市民造成的影响,本来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好事情。但为何一样是办好事,又都是办一样的好事,却为何办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其原因就在于,澳门特区政府的做法,兼顾了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利益,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几乎做到了“人人平等”。东莞市政府的做法,重点考虑了低保户等8 类群体,但却很难进行界定和操作。特别是在低保边缘户的认定上,且各地灵活制订的标准又不统一,推进难度大,这又势必造成一些新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在标准不统一、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前提下,有利可图以及有“擦边球”可打,这就为市民申报“红包”提供了制度赢余和投机赢利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红包”分发难度和社会混乱程度。
  为低保户等发放相应的补助或者“红包”应该重点考虑,也应该优先考虑。但众多市民(包括外来民工)的利益也应该予以通盘考虑。关键是一碗水要端平。虽然不同的人群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但在享受全社会的改革成果、社会福利以及人类的文明成果时,则应该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共享改革成果,决无优劣贵贱、男女老少之分。澳门政府向市民分发红包的做法值得借鉴,但其分发红包一视同仁惠及全体市民的做法更值得学习。无论对原有东莞市民,或者是“新东莞市民”。一位对此鸣不平的深圳网友这样发出感叹:“东莞市80%的财富是没有东莞户籍的劳务工创造的!”
  倘若不能平等对待绝大多数“东莞市民”,不论东莞的国民经济收入有多高,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社会保障机制有多健全,其“红包”发放都会影响东莞的文明程度。因为能让大多数人钻空子进行投机的改革,无论这种改革的出发点有多好,结其果都只能是适得其反。“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切忌“削足适履”只学“皮毛”。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以为应果敢叫停东莞市目前的“红包”发放,改由其他方式对低保户等8类群体进行专门补助,待条件成熟时再改由向全体市民发放红包,让市民共享财政增加的成果。不要以为现在政府的钱已经是多得来用不完了,条件再好也应勒紧裤腰带多过几年紧日子,在改革攻坚的紧要关头更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
  人类的进步,往往就体现在一闪一念、一举一动之间。红包发放,切忌独出心裁想当然。否则,就有哗众取宠之嫌,失职渎职之罪。办好事,将好事办好,将好事办实,同样是对一个政府看似平常却怎么也平常不起来的严峻考验。

  相关稿件
· 东莞向12万低收入户籍人员发红包每人千元 2008-06-26
· 东莞发红包应跨越户籍障碍 2008-06-26
· 我看东莞给低收入群体派发红包 2008-06-26
· 我们应该为东莞“红包”欣然鼓掌 2008-06-26
· 东莞发红包:公共财政有勇气敢担当 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