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万科捐款是要在川圈地”的舆论质疑,万科(000002)昨天(25日)刊登澄清声明称,万科参与四川救灾重建工作“是完全无偿的,不收任何回报也不回收任何成本”,万科“不考虑在遵道镇乃至整个绵竹市开展商品住宅、旅游开发或其他任何内容的商业投资活动。”
(5月26日《北京晨报》)
有“好公民”之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以及他领导下多次被评为“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的万科,陷入“捐款门”事件后,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几乎成了众矢之的。然而,万科知错就改、珍惜声誉之举还是值得欢迎的。
公众对“捐款门”事件最大的不满是,去年万科地产销售额排名内地地产行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然而对于灾区捐款却只拿出区区200万元。更让公众不满的是,王石居然声称,捐200万元是适当的,并对员工捐款提出不超过10元的底线,认为慈善不能成为负担。当全社会、全国人民将支援灾区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时,万科不将救灾作为社会责任,而看作企业负担,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必然会受到公众的炮轰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万科表现出了知错就改的可贵勇气。王石就自己的说法,向公众表示道歉,并将捐款追加1亿元。
然而,万科企业形象一夜之间的轰然倒塌,并没有因为万科捐款追加1亿元而重新站立起来。公众提出了所谓追加1亿元捐款,是以一定的投入换取灾区重建工程的巨大收益。公众的质疑也许苛刻了一些,毕竟捐款和参与重建是两码事。只要按规定和相应程序承建灾区的重建工程,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形象倒塌的企业,公众有理由做出这样的质疑:捐了1个亿后的万科,难道是要在灾区通过承建重建工程,获得超过1个亿的回报?
可喜的是,面对这样的质疑,万科再一次以珍惜企业声誉作为至上追求,公开声明,万科参与四川救灾重建工作“是完全无偿的,不收任何回报也不回收任何成本”,万科“不考虑在遵道镇乃至整个绵竹市开展商品住宅、旅游开发或其他任何内容的商业投资活动。”
此声明十分明了的告诉公众,万科捐款重建是纯公益性的,同时万科以不参与灾区任何商业投资活动回应了公众关于以捐款换回重建项目的质疑。
对于万科的声明,公众不但观其言,更会观其行。公众只有看到万科捐款重建是完全公益性的事实,只有看到万科并没有以捐款换回重建项目的事实,万科原有的在公众中的形象才有希望重新树立起来。
在这里我们看到,万科珍惜声誉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说句实在话,巨大的代价是暂时的,美好的声誉是长远的,万科选择后者,放眼于未来,不失为一个有眼光的企业。万科珍惜声誉之举值得欢迎。只要言行一致,笔者认为,王石还是公众眼中的那个“好公民”,万科还是公众眼中的那个“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