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阶段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2008-02-21    作者:唐震斌    来源:证券时报

  下一阶段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物价走势,及时出台政策措施调节和稳定居民通胀预期,切实做好稳定价格总水平工作。

  第一,2007年物价上涨对今年的翘尾滞后因素较大。由于2007年月度CPI涨幅呈逐月攀升之势,导致对今年物价的翘尾滞后因素较大。据测算,2007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8年的影响为3.2个百分点左右(2006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7年的影响为1.75个百分点左右),显然,2008年的物价上涨压力要明显大于2007年,再加上2008年的新涨价因素,预计2008年CPI涨幅将居高不下。
  第二,美元连续大幅降息,可能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不断恶化,1月份,美联储连续两次大幅降息125个基点,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降息周期,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致使国际市场上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
  第三,粮食和食品价格面临新一轮的上涨压力。由于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占CPI权重的1/3,故对物价统计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作物受损,未来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能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对玉米、棕榈油、食糖等能源替代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连续下降,已出现全球粮食供求紧张格局,预计未来几年国际粮价都将面临上涨压力。而粮食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粮价上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攀升。
  第四,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受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地缘政治危机、气候反常、美元走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已几度冲至10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石油消费量屡创新高,2007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05%。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
  由于国际油价可能继续走高,加上国内炼油行业存在亏损,预计我国政府2008年仍将上调成品油价格。石油是工业“血液”,属于重要的上游资源性产品,调升其价格首先将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加大整个工业生产成本,然后逐步传导至下游的加工工业和消费品,推动物价全面上升。
  第五,要素价格重估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后我国将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据透露,我国将陆续开征燃油税、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并考虑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由以往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将使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成本迅速提高,且引起连锁反应,增加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
  第六,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加大企业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规范了企业用工制度,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据测算,企业用工成本将上升20%左右),这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外,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引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第七,国际热钱涌入将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美联储四次降息之后,中美基准利率已出现“倒利差”,货币市场利率的差距更为明显,加上国内外普遍预期今年人民币将升值8%-10%,国际热钱觊觎10%以上的“利差+汇差”收益,将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境内,加大人民币被动投放的压力,1月份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快速反弹即为明证。充裕的资金将加剧资产价格泡沫,有可能形成现实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上扬。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研究中心)

  相关稿件
· 广西物价部门:中西部地区物价上涨连动明显 2008-01-18
· 防物价上涨 沈阳出现“期货”消费 2008-01-09
· 中国不能替国际物价上涨背黑锅 2007-12-24
· 善用财税工具应对物价上涨 2007-12-21
· 怎样有效抑制当前物价上涨? 200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