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场]百年前的上海鱼市场
    2008-01-11    摘自《文汇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昔日的上海十六铺鱼码头
  100多年前,上海十六铺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鱼行林立,形成了品种齐全的鱼行街。其时,旅居上海的钱塘才子袁翔浦,曾在一首《望江南》词里,描绘了当时上海海鲜盈市的盛况:“申江好,莫叹食无鱼,赭尾银鳞终岁足,雕蚶镂蛤及时储,鲜美有谁知。”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原有的十六铺鱼行已难以承担整个上海的鱼货交易。1934年,国民政府实业部上海鱼市场筹备委员会成立。经筹备会实地考察,选定了杨树浦底的定海岛(今复兴岛)作为上海鱼市场的场址。
  1935年5月11日,鱼市场举行开幕典礼。12日凌晨3时正式开业,靠码头的渔船多达40余艘。原来在南市十六铺的鱼行以经纪人身份进入鱼市场集中交易,当天进场的鱼贩有4000人。
  这是全国设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鱼市场。据当年的统计资料:上海鱼市场自开业至当年年底234天,共交易鱼货6万余吨,营业总额为825.51万元。鱼市场开业后,几乎整个东、黄海上的渔船都到上海来投售。那时候渔汛期间,复兴岛的浮船码头江面上,桅樯如林,渔旗飘扬,在鱼市场7楼楼顶,霓虹灯昼夜不停地闪烁,打出“上海鱼市场”5个大字,映红了半边天空,渔船一进入吴淞口就能看到。可惜“八·—三”战事一起,鱼市场毁于日军的炮火。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