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升昌票号座落在平遥县城西大街上,其庭院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二进为职员住处;三进是二层楼房;最后进为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 |
|
日升昌票号防假币训语图。 |
|
日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塑像。 | 提要:中国的票号闻名世界,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哪里?第一家票号就是山西平遥的日升昌。日升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票号的诞生,树起了中国银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我国金融业的新纪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拔乎其萃
日升昌原来是山西平遥城里的西裕成颜料庄,之所以成为日后大名鼎鼎的票号,是由于以雷履泰为代表的几任经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雷履泰原来是平遥城“益义积”颜料庄的经理,西裕成颜料庄的老板看到他精明能干,有胆有识,既富有魄力,又为人诚实,就把他聘为西裕成汉口分号的掌柜,后任北京分号的掌柜。就是他看到在北京的山西商人逢年过节给家里捎钱,需要开辟一项专营银两汇兑的新业务,果断建议东家李大全将颜料庄改成日升昌票号。道光三年(1823),日升昌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票号,雷履泰因成就了票号大业,被誉为票号的创始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只有有胆识的人才能驾驭机会,成就一番大业。雷履泰就是这样的人,这对日升昌票号来说如水之源。 日升昌票号创立后,雷履泰出任总经理,他大刀阔斧地建章立制,选派有能力的人出任分号经理。同时广泛交结各界人士,为日升昌的发展打好基础,开通道路。在他的手上,日升昌票号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在他70寿诞时,平遥县商界赠送他一块大匾,上书“拔乎其萃”四字。这不仅彰显了雷履泰开创票号的功绩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以示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寓意着日升昌的地位和实力。 一个好汉两个帮。日升昌的二经理毛鸿回,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他起初在“聚财源”粮油店供职,在一次往西裕成送粮时,其精明才干被雷履泰看中,当即聘用。由于业绩卓著,上任西裕成二掌柜,道光三年(1823)与雷履泰共创日升昌票号,也是中国票号的创始人之一,为日升昌票号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说雷履泰和毛鸿回是日升昌的创业功臣的话,那么程大培是一位守业功臣,他早年在西裕成颜料庄汉口分号打杂,在一次兵乱中临危不惧,抢救了号中的账簿和银两,深得东家信任。后任分号协理、经理,日升昌开业后被聘任为总号三掌柜。辅佐雷履泰和毛鸿回经营日升昌票号,以后又任二掌柜,在号内业绩累累。
如日中天
从日升昌的诞生和发展,可知关键在于人才。没有雷履泰这样的一代经理,日升昌是不会拔乎其萃的,尽管票号的产生也离不开当时的客观条件。人才之重要贯通古今,清代是这样,今天更如此。
日升昌开业后,快速开拓市场。按照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先后在汉口、沙市、宜昌、天津、北京、保定、太原、沈阳、库仑、张家口、济南、青岛、烟台、西安、汉中、开封、郑州、漯河、蚌埠、芜湖、湘潭、长沙、岳州、成都、重庆、万县、南宁、桂林、贵阳、南昌、九江、苏州、扬州、镇江、杭州、宁波、梧州、上海、昆明、蒙自、福州、厦门、广州、汕头、琼州、九龙等近40多个省府和大商埠建立了分号,后来把分号还开设到了香港。很快占有了在外地的山西商人和其他方面的汇兑业务,实现了通汇天下的目的。 日升昌的汇兑业务,一是汇兑商款。这是主要的业务,现在还保存有大量的这方面的文书资料,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为商户服务的业务经营情况。二是汇兑官款。主要汇兑各省上缴北京的京饷和其他官款,如同治六年(1867),为浙江汇兑6万两京饷到户部。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清政府要求各省将京饷汇解到山西平遥,日升昌承担了主要的京饷汇兑业务。三是个人汇兑。即商户以外的个人汇兑,不过这些不是主要的,汇兑业务多的时候,小宗的业务一般不做。四是存贷款。存款分公款和商户款,有月息4厘的,也有年息4厘的。贷款有贷给个人的,也有贷给企业和公司的。 由于业务繁多,日升昌获利丰厚,由此成为山西规模大、信用好、实力雄厚的十大票号之首。日升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汇兑中收取的汇水。汇水收取额是根据路程、数量、对象以及空期的多少而定。如1886年日升昌桂林分号,汇往湘潭2000两,收上色费及汇水196.72两;汇往重庆5000两,收取上色费及汇水553.63两。折合汇色率最高的达到12%,最低的是1%,一般的在9%左右。另一个来源是平色方面的收入。如清江浦分号咸丰二年(1852),得余平色银1218.52两,占总收入24.53%;苏州分号咸丰六年(1856),得余平色银882.02两,占总收入的20.89%;北京分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得余平色银1215.25两,占总收入5%;天津分号同年得余平色银1338.87两,占总收入的4.42%。还有一个来源是贷款利息。月息有的高达7厘、8厘。在三种主要利润来源中,汇水居首,放款期利次之,平色得利较少。如道光二十六年(1846),北京等14个分号收入总额为612759两,其中汇水311286两,占总收入的50.51%;放款期利285063两,占总收入的46.52%;平色得利7540两,占总收入的1.16%,其他9203两,占总收入的1.51%。可见日升昌的业务以汇兑为主。 正当日升昌一帆风顺的时候,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于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自广西由南而北席卷全国,日升昌因分号多在南方,受挫较重。不过,这场暴风雨之后,却是一片艳阳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商业和国内外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全国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到处创办各种大型工业,使票号汇兑业又遇到了一个大好机会。日升昌注视形势,紧跟生机,以求新的发展。1843年以前,中国海上对外贸易中心长期在广东,上海很少有票号。19世纪50年代,海上对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往上海。日升昌抓紧时机在上海设立分号,成为山西票号在上海的代表,也是上海金融界的先驱。至光绪元年(1875年),日升昌在上海及全国设立了24家分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在全国新设立7家分号。此年日升昌14个分号收汇公款总额就达16333660两。由于日升昌票号在全国覆盖面广,业务量大,年营业额可达到2000万两以上。到“辛亥革命发生时,存款约500万两,放款700万两”,在国内金融界享有盛名。 这一时期,是中国票号业的黄金时代,日升昌也如日中天,发展到了顶峰。卫聚贤在其《山西票号史》中曾说:山西票号“自光绪甲午后,为增盛时代,自庚子至辛亥为极盛时代。”这正是日升昌走过的一条辉煌之路。
高原晚秋
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日升昌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虽说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但也遭到不小的挫折,所撤分号就有7处,咸丰十一年(1861)仅获利24600余两。但更惨淡的日子是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时局不断变动,日升昌犹如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秋林,在一场场寒风中枝败叶落。 从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以来,国内现代化的银行日益增加,到1911年先后有17家银行成立,抢占着票号的市场。与此同时,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更使票号业雪上加霜。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面前,日升昌终于临近倒闭。其原因:一是日升昌的分号大部分在南方,在两次革命中均受损严重;二是从南方分号调回的现金,往返折扣,亏损太大;三是发放的巨额贷款收不回来,约七八百万两,连本金都见不到。同时,存款的商户由于社会动荡纷纷挤兑,致使资金周转困难。 但日升昌倒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牵涉的债权与债务太多了。1914年农历9月,日升昌北京分号首先关闭,苏锡锦等20余家债权人将日升昌告到了北京地方审判厅,北京审判厅呈报司法部,司法部电知山西高等审判厅,后又转至平遥知县。先是决定拟以破产处理,后来决定暂免破产,继续营业,清还债务。由日升昌原副经理梁怀文出面,于1915年1月13日赴京办理清债,日升昌到各分号歇业为止,总债额为2045876.49两银。清理日升昌债务的北京债务团用了几年的时间,历经三次分配偿债款,成效显著。由于收回的债务款都按次分配,清理债务的经费发生了困难,一旦终止,外面的债务就不能全部收回,这样对债权人不利。于是,债权团讨论提出让日升昌复业。司法部征得日升昌京外债权人296户的同意,宣布日升昌于1922年9月正式复业。总号设在北京,总经理为梁怀文,以收、还账为主旨,每年分配一次偿款。日升昌从此一边营业,一边收账还债,走过了10余年的辛酸路。 1932年,债权人考虑到日升昌经营困难,合议决定缩小经营规模。1932年,由债权人在收回的外欠账款中提出本银6000元为资本,将日升昌票号改为钱庄,总号设在平遥城,属于债权人和债务人合营性质。 日升昌票号自1823年诞生到1932年改为钱庄,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变迁。其中有顺利也有曲折,有辉煌也有惨淡,有荣耀也有辛酸,有教训也有经验。尽管它在辉煌中倒落下来,但它影响了中国金融界百余年之久,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为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