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2-07 河南 刘克梅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11月25日《珠海特区报》报道,“大片季”珠海票房全线飘红,但在“大片”的因素之外,珠海上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这里面的重要因素就是低票价。 电影市场疲软、不景气之类的新闻已固化成社会现实。可看看今天珠海的电影走俏景象,低票价未必不是一条走出困境的途径。消费者潜伏的购买力能量是非常可观的,只是平时受到了高票价的过度压抑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电影院等文化部门也要讲究市场效应。可作为政府文化机构的重要构成,电影院是文化单位,更是社会公共品,更该定位在微利经营。赚取经济利润的同时,更要推广社会公益性和文化性。不能因为赚钱,就可以剥夺群众的文化消费权利,推卸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虚高的电影票价远远超过群众的经济支配能力和消费水平,公益品成了奢侈品,电影院的赚钱愿望实现了吗?——没有!因为价格高,上座率太低。电影院付出了相同的资源成本,收益却大打折扣。 一个小小的低价,群众得到了物美价廉的消费机会,消费热情马上被激活,得到了放大和疯狂。上座率高了,放映量大了,群众得到了文化熏陶,电影院回归了公益属性,还得到了较高的经济回报。这种一举多赢之举,为什么不能推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