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大考”金融服务
    2007-09-25    作者:段进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奥运经济应与金融相互依托
  ●金融业应形成共荣合作氛围
  ●统筹兼顾服务创新推动发展
  ●加速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

  几十年来,奥运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现象,人们从聚合效应、裂变效应、辐射效应及注意力经济等方面表述了奥运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奥运经济必需与金融相互依托。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这些经济效应则难以充分发挥或者会大打折扣,奥运会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的建设历来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方面。同时,金融业是一个国家对外展示其经济实力和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天天的临近,中国政府及金融界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审视当前所进行的奥运金融服务工作。
  首先,应当树立起大局意识,发挥协同效应,确保奥运金融服务高质量、高水平。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有220个代表团,1万多名运动员,7万多名工作人员,近300家注册媒体和2.1万名注册媒体工作人员等参加,入境海外人数可达460多万人次。短时间内的外币兑换、银行卡受理等服务需求会快速膨胀,满足如此高强度、高频率、大规模的、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对中国金融行业来说,不仅是一个练兵场,更是一个向世界展现实力的舞台。为此,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各项奥运金融服务,而且北京、天津等奥运城市也在加快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建设。但是,搞好奥运金融服务其实是我国各城市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共同事务。不论是作为奥运合作伙伴的中国银行和中国人保财险公司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金融资源整合的力度,尽快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大金融合作氛围,各金融机构的员工们也都要向世人展示昂扬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通过迎接奥运会到来的过程,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高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内涵的大幅度提升。
  其次,奥运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我国银行业能否为参与奥运盛事的各界来宾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直接与网络、技术、资金和人员等保障能力有关。当然,信息技术是金融服务系统的基本支撑。中国银行正发挥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优势,在奥运村等奥运区域内设立营业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奥运场馆周边网点布局,与VISA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将在奥运现场安装ATM和POS机以及携手拓展奥运会相关城市商户受理网络。目前,众多金融服务商已经针对北京奥运会做了积极的准备,不断扩充金融IT平台,提升服务的管理水平。在银行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面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将不断前移,企业更加关注自动化和渠道集成;金融服务开始关注客户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机构将逐步完成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过渡。奥运金融服务工程无疑促成了金融行业与产业链各方的联合,全面推进金融业技术的应用,将使我国金融行业核心业务系统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再次,奥运金融服务对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抓紧抓好。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现在国民抱怨银行排队很长、办理业务不通畅等问题,这些都是银行服务弱的一些表现。但通过此次备战奥运,给予银行业更多的历练机会,不仅可以带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如北京奥运会将带来近3000亿元的保险需求;同时还能够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例如,奥运卡就是银行卡的延伸产品,这一技术产品的创新,会推动银行服务业务。因此,我国金融业要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充分认识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增强忧患意识,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外经验,更新经营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单纯金融服务向金融、信息、技术咨询、投资策划、信息确认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