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2007-09-24    作者:邓清波    来源:中国网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政府有关部门今年限制月饼过度包装等不良行为初见成效。今年月饼市场秩序基本正常,价格比较适中,绝大多数月饼包装适度。(《经济日报》9月23日报道)

  有关部门的这一表态显然是“乐观”的。然而,面对如此“乐观”,人们看待还需“客观”:一方面,过度包装的现象仍然严重;另一方面,月饼存在的问题并不只是“过度包装”。因此,有关部门仍然任重道远。
  首先来说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有关部门认为“价格比较适中”的主要依据是“今年大多数月饼价格在200元内”。那么,“200元内”就不算是过度包装了吗?其实,衡量是否构成过度包装,应该看月饼实际价值和包装消耗之间的比例。有消费者说:“我看这几十元一盒的月饼同一二百元的月饼内容差别不大,贵就贵在包装上了。”这样的包装自然还是“过度包装”。事实上,一些媒体报道:《月饼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已是第二年,但国家明令禁止的豪华包装和搭售行为目前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商场仍变相存在。在长春,一款月饼售价1800多元,礼盒里装有一副高尔夫球杆。在郑州,一款名为花好月圆的纯银月饼重1公斤,月饼上镶着56颗天然宝石,标价6900元。在昆明,一款月饼标价31万多元,原来,月饼礼盒除配有奢华日用品、高级保健品、茶叶等。更为离奇的是,这盒月饼还配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由此可见,尽管“今年大多数月饼价格在200元内”,但月饼过度包装、搭售其他物品等不良现象,仍然不容乐观。
  其次,必须看到的是,当前月饼存在的“过度”问题,并不仅仅是“包装过度”、“搭售过度”,此外还有:“炒作过度”——各地“月饼王”风光之后成垃圾。譬如,一些地方出现了少则五六十公斤多则三四百公斤甚至两万多公斤的“超级大月饼”,多数市民认为这纯属是“以浪费为代价的恶意炒作”。“流通过度”——月饼馈赠“泛滥”造成“饼多吃少”,月饼馈赠出现了形式化、过滥化现象,造成“流通过剩”,一部分吃不完的月饼变成了垃圾。“生产过度”——十五的月饼十六“贱”,譬如,2006年全国月饼产量增长到25万吨,意味着全国每5个人就要分吃接近1公斤月饼;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如果110亿元是25万吨月饼全部卖完的收入,每公斤才相当于4.4元,显然这个价格还不到最普通的散装月饼售价,更别说销售收入中还包括大量高价礼盒月饼所得。所以无论是从产量上来看,还是从销售收入上来分析,每年所生产的月饼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并没有卖完,造成巨大浪费。
  所以,整治月饼存在的问题,不只是要继续遏止“包装过度”,还要遏止各种各样的“过度”,这样才能避免浪费,营造一个健康的节日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本来作为传统佳节食品的月饼为何会存在这么多问题、为何这些问题难以遏止,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人们深思。今年以来,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遏止月饼过度包装、搭售等方面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而要警惕盲目“乐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