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教委和部分高校透露,市政府将下发2516万元专项资金对包括部属院校在内的普通高校、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学生食堂给予临时性补助。为缓解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学生食堂工作的不利影响,市教委要求各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不变、质量不变、数量不变。(《北京晨报》9月12日)
高校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享有政策照顾,其食堂饭菜价格相对保持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当前食品市场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扬,餐饮行业经营成本也随之增加。在饭菜质量不降低、价格不调整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食堂的确可能面临经营困难。就此,政府下拨专项资金,对高校食堂给予临时性补助,以更好地确保学生吃上物美价廉的饭菜,此举无疑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政府将这笔专项资金的补贴方式稍作修改,由“补贴高校食堂”变为“补贴高校学生”,补贴意义无疑更大。这是因为,政府直接补贴高校食堂存有弊端和漏洞。政府将资金直拨给食堂,让食堂确保饭菜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食堂其实有着巨大的可操作性空间。我们知道,许多高校的食堂都是承包给私人经营的,不同的经营者在拿到专项资金后,显然未必都会将这笔资金实打实地用在提高饭菜质量上,还可能在饭菜质量上大做手脚(分量上的细微差别,即便质检人员也拿经营者没法)。这时,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的作用就可能遭遇折扣。 如果政府将专项资金直接划拨给学生,比如将资金打入学生就餐卡,让这笔钱抵消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则避免了“补空”的弊端。与此同时,政府派专门工作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允许高校食堂饭菜价格适当微微上调,以避免亏损。这样做,除了可以避免政府“补空”的弊端外,还可以避免高校后勤管理负责人在对各个食堂经营者进行专项资金分发时出现以权谋私、分配不合理等现象。 不仅如此,将专项资金直接划拨给学生,还可以避免“补贴外流”。当前各大高校食堂出现了许多“蹭饭族”,他们不是在校师生,而是高校附近的居民、上班族,他们有着稳定收入,却跑进高校吃“便宜饭”。即便一些高校采取措施,比如让师生“刷卡购买饭菜”,以杜绝他们钻空子。但是,这些人却可以通过借学生饭卡或借学生证件办理饭卡等,来实现“蹭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专项资金补贴给食堂,其实也相当于补贴了“蹭饭族”。但如果将专项资金直补学生,则避免了“蹭饭族”享受补贴。 最后,将专项资金直补给学生还有一个好处,使高校贫困生获得一笔钱。虽然这笔钱数目不大,但如果这些学生善于精打细算,就能使这笔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