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奥运与贫困地区孩子的距离
    2007-06-29        来源:新京报

  日前,由新京报和中国青基会联合发起的“奥运梦同心圆”公益活动启动,6省贫困地区体育教育现状系列报道陆续见报。其中一些细节,触动人心。
  在云南省楚雄州,发窝乡是全县惟一财政零收入的地方,自从地震毁了水泥乒乓球台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已经有12年没有见过乒乓球台了;小石桥小学仅有3个漏气的篮球,孩子们难以进行正常的篮球运动。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持的《希望小学体育运动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谈及对奥运会的认识时,6.8%的孩子认为奥运会“那是城里人的事情,离我们很远”,3.6%的孩子认为奥运会和自己没有丝毫关系;有近两成孩子不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只有46.5%的孩子准确说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
  的确,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体育盛会,国际奥委会也从来没有赋予奥运会扶贫的具体使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北京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城市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其他城市,就没有参与分享的机会,一些乡村角落里的孩子,仍然默默地使用着漏气的篮球,或者打谷机芯制成的举重杠铃。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却无法成功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将奥运会作为中国体育教育的一次公益契机,这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行为。尤其是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许多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很不完善的时候,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普及和基层教育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大量的希望小学仅仅只有简单的体育概念,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吉祥物。孩子们没有见过乒乓球台,只能靠塑料袋制作足球。
  其实当谈到奥林匹克教育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在最广泛的群体中间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让他们了解“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推广“重在参与”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主办奥运会的一个根本目标所在。但是这种崇高的精神,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目标来实现。而让奥林匹克精神跟随着最简单的也是最有必要的体育设施走遍中国,就不失为一种奥林匹克教育的好方式。
  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巨大落差最终会导致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确,地区发展有先后,但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先后,享受体育资源的权利也没有先后。在这个环节中,除了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之外,公众对于边远地区孩子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帮助全国体育教育能够获得基本平等的起跑线。
  我们常常担心,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和贫富差异将会越来越大,人们在拥有社会资源方面的距离也会越来越悬殊。那么奥运会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契机,至少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拉近边远山区孩子们与奥运会的距离。一个能够成功筹办奥运会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的民族。而一个愿意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的民族,才能成功筹办奥运会。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爱心,也不缺乏公义,我们需要的是更多能够将各种爱心整合在一起的机会,更多公众信得过的平台。
  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奥林匹克教育,正有成为这种机会的潜质。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奥林匹克教育这样一个机会,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对赛场之外的关注中来,那么无论我们在2008年的赛场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是奥林匹克的大赢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