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住宿市场应引入竞争
    2007-06-07    邓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4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标准除特别规定外,一律稳定在2006年秋季水平。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其学费、住宿费都不能调整。(新华网6月4日)

    这当然是出自抑制学费上涨的考虑,但目前的一些收费,比如住宿费,是不是合理呢?网上曾流传一个热帖《大学宿舍:中国最昂贵的房价》,发帖者是经过下面的计算得出“高校住宿费最贵”结论的:
    一间宿舍大约30平方米,一般住4人,一个人的住宿费是1200元,一个学期的租金是4800元。一个学生一般在校住宿9个月,每个月的租金是533.3元。把学生宿舍折算成100平方米,那么每个月的租金便是1777.7元。由于高校一般在郊区,如果将住宿费换算成市中心的房价(按市内租房价是郊区的2倍计算),加上市中心带家具等设备的费用(按租房价1.3倍计算),再加上物业管理费(1平方米0.7元),那么月租价将是4692.2元(即每月高校住宿费标准折算成市中心100平方米的月租价)。发帖者还指出:如果按照6人间1000元/人和8人间800元/人的标准来算,折算后的租价将是5865元/月和6256元/月。(注:上述物价均参考我国中部某省的物价水平。)
    根据笔者大学期间的亲身经历考量,上述数字虽然略有偏差,但大抵上是真实可信的。据此,我们可以这样判断:高校现行住宿费,有下调的空间。
    笔者认为,高校住宿问题中各方没有博弈、已经形成既得利益阶层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高校住宿由高校垄断供给、没有形成竞争,高校住宿的成本往往成为一个谜,收费由垄断供给者说了算;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住宿和住宿费方面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只能接受既定标准。
    在引进竞争方面,一些高校已在餐饮方面做了尝试。笔者所在的高校,因为校内五个食堂分别承包给五个经营主体,各饭堂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我们不仅能在合理价格内用餐,也享受到了食堂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比如说有一家食堂率先安装了空调,其他食堂见状也相继安装)。
    可见,只要高校愿意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高校住宿也完全可以形成有竞争有博弈的市场。比如,引进校外资金投入高校宿舍建设,促成高校住宿市场的多元化经营,通过竞争实现低价高质;按市场规律办事,提供不同条件的宿舍,赋予学生有自主和自由的宿舍选择权。这些实施起来可能比较麻烦,没有现在“限价”简单,却可能是高校改革的一条有效之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