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为什么旧城改造只能由开发商来做,为什么旧城改造就意味着大拆大建?作为旧城的居民,他们深爱着老房子,如果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建设、呵护好自己的家园,那么能不能把旧城改造的主导权还给这些居民自己? 东四八条胡同部分待拆迁房屋是否有保护价值,北京市东城区和市文物局各有说法。不过,不管最终结论如何,当地许多居民都不想离开自己的房子,目前已有一位居民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拆迁许可证,她表示,完全可以自己翻新自己,而且不会破坏房屋的原貌,没有必要非要把房子卖给开发商。此前一位女居民表示,“既然是文化保护区,就不能随意拆除,北京剩下的老房子不多了,只要明确说不拆,所有的住户都会把房子修得很漂亮”。 一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的危改和旧城改造,基本都遵循“政府+开发商”的模式,但这位居民的话启示我们———为什么旧城改造只能由开发商来做,为什么旧城改造就一定要大拆大建?作为旧城的居民,他们深爱着老房子,如果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建设、呵护好自己的家园,有信心将自己的房屋“修得很漂亮”,那么能不能把旧城改造的主导权还给这些居民自己? 改造旧城,大片地拆毁重建,这样的模式让传统的北京日渐萎缩,让有着悠久历史的街区一个个地消失,代之以一些平庸的伪古董,给北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教训。 其实在国外城市,对保存较完好,有着大量历史文化沉淀旧城区的改造,往往是精雕细凿,分散由一户户的居民来进行,很少有大规模拆建。这固然有公民私产受到严格保护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在于,在这些城市的意识里,旧城建筑负载和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种种变迁,是城市的宝贵记忆,它使城市与古老文明之间有了一个绳结,让城市在飞速的现代化进程中,能保留一份安谧与深沉。 国外的经验,应该是我国特别是北京文保区这样的旧城改造应该借鉴的。文保区是集建筑、文物、人文于一身的大型博物馆,对它的改造更新,犹如整理一个摆满瓷器的货架,显然应该小心翼翼。像东四八条这样区域,属于北京古民居建筑中的精华部分,建筑质量总体较高,其中危房只占很小一部分,它们不应该被拆除,而是应该一个一个加以修缮,拆除各类违章建筑,这些工作只要政府给予居民以规范、指导和支持,就可以完成。 “政府+居民”的旧城改造模式若能形成,将是一场城市建设的革命。 在“政府+开发商”的模式中,居民对于旧城区拆与不拆充满疑问,自己的房屋即使再脏乱不堪,也不愿修缮;在“政府+居民”的模式中,这种疑问也许不再存在,因为居民房屋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政府+开发商”的模式中,当地居民很难参与其中,旧城改造很容易成为“建设性破坏”;而在“政府+居民”的模式中,蕴藏在民众中的激情和活力得到了释放,旧城区得以自然生长,获得新生。在“政府+开发商”的模式中,旧城改造常常伴随冲突与对抗,付出的代价昂贵;而在“政府+居民”的模式中,合作、互信代替了对抗,政府和居民齐心合力,使得旧城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是城市的一笔巨大财富。 在居民参与下的旧城改造,没有了“惊心动魄”的城市规划大手笔,以及“改天换地”式的城市形象冲击,取而代之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城市悄悄地改变,健康地成长,一步步接近宜居、人文、和谐的目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