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前些时,有报道说德国等欧洲国家为了保护传统圣诞民俗文化,联手反对美式圣诞节,希望让人们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圣诞节”。
“美式圣诞”的商业化让不少欧洲人愤怒不已。比如目前通常所见的红衣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形象,据说其实是美国艺术家桑德布洛姆为可口可乐公司创作的广告人物。而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开狂欢派对、大吃大喝及过度消费等现象,也是来自美国的“商品”。
有意思的是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正兴高采烈地准备过这种“美式圣诞节”。
在中国,圣诞节首先是商家的节日。从小商品市场到大型商场,从小酒吧到大酒店,都摩拳擦掌地准备着大捞一笔。酒吧老板们坦言,对酒吧来说,一年有两个节日,一个是情人节,另一个就是平安夜。凑巧的是,这两个节都是“洋节”,特别是情人节,基本也是在美国大行其道的节日。而这两个节日对酒吧老板来说又上演着不同的角色,情人节是“过小年”,平安夜是“过大年”。
在中国,圣诞节有如狂欢节。而欧洲人所强调的所谓的“真正意义”的圣诞节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学法律的德国学生尤尔根去年争取到一个到北京实习的机会,刚到北京不久就赶上了圣诞节。好心的朋友拉他到酒吧参加圣诞派对,尤尔根在狂喝狂舞中度过了他生平第一个极high的圣诞夜。20岁的尤尔根极其兴奋:“没想到北京的圣诞节这么好玩!”
几年前,在尤尔根的家乡慕尼黑附近的一个小城,中国女孩小轩孤零零地缩在清冷的学生宿舍里看书。商店都早早地打了烊。小轩用一碗泡面完成了自己在德国的第一个“圣诞大餐”。天色渐晚,街道上静悄悄的,人们都赶回家团聚了,每一个窗户都透出温暖的灯光,小轩想家了……
在欧美许多国家,圣诞节毋庸置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每年的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节已经从一个宗教纪念日演变成一个全民性的节日,而它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始终不离家庭、亲情以及公义、仁爱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简单地类比,规模和重要性与中国的春节相当。因此,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传统意义的圣诞节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圣诞夜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圣诞大菜,餐后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合家到教堂做弥撒。传统意义上,圣诞不是狂欢夜。
在中国,过洋节大概基本还是年轻人的专利。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找到一个聚众疯玩的借口,找到一个快乐的理由而已。假如他们真的知道那个节日的内涵,他们至少会想想:基督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过,即使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快乐需要理由吗?过别人的节,开自己的心就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