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让“吃空饷”者无地可遁
    2006-12-25    陈新洲 周健伟 罗博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举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一千多名。为此,我们一方面为宁夏大力清理财政“蛀虫”而击节叫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反思:财政工资原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既有人事部门的编制所限,又有财务机关的审核,为何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吃空饷者”仍此起彼伏、屡禁不绝?
    从目前查处的情况来看,“吃空饷”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人员已调转或者死亡,仍然从财政冒领工资,充作单位经费,或由少数人中饱私囊;有的是干部职工擅自离岗或单位擅自批准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后,仍在单位领取工资;有的是将辞退人员、自费脱产读书人员、“死而不亡”“退而不休”人员的工资据为本单位所有;有些是干部调动后不到任或职工到下属单位工作,继续在原单位领“逍遥钱”;还有的人甚至从没去过工作单位,单位领导和同事谁都不认识,却常年挂名开支……
    有人把“吃空饷”比喻为“财政毒瘤”,这颗“毒瘤”之所以越长越大,除了人事管理与审查审核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监督机制不健全之外,关键还在于一些财政供养单位和人员为谋取小集体利益和私人利益,欺上瞒下,刻意为之。不少单位在私下都违规签有“允许在编人员离岗,但本人工资必须和单位分成领取或由单位全部领取”的协议,有些单位甚至把“吃空饷”作为一种创收“经验”来推广……
    “吃空饷”现象禁而不绝,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大量流失,而且引发了社会分配不公。特别是对于一些落后地区来说,一边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等事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百姓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另一边却是少数“蛀虫”吞噬着大量的财政资金,吃着“皇粮”不干事,其恶劣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吃“空饷”之风泛滥。
    宁夏从2004年起率先在全国推行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宁夏通过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起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哪个部门、地方违反规定,直接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凡机关事业单位出现空编需补充新的工作人员时,坚持凡进必考;对乡镇和县以上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实名制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凡是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发生变化,及时更新信息。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宁夏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减少财政供养人员6400余人,连续两年实现编制数和在职人员负增长。
    从制度建设上着手,在执行过程中发力。惟有如此,才能让那些梦想不劳而获吃“空饷”者无地可遁;才能防止这颗“财政毒瘤”腐蚀我们党和政府的健康肌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