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15 评论员 单士兵 来源:潇湘晨报 |
|
|
我们生活的味道,就在柴米油盐之中;我们幸福的感觉,必被锅碗瓢盆牵动。于是,来自米缸油瓶的每一次波动,都会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最近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指出这次粮价上涨,是近两年连续下降后的合理回升,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真能如此,粮油价格作为一种“恢复性上涨”而上涨,对广大农民兄弟来说,无异是一种福音。那么,粮油价格的上涨最终到底能不能反哺农民呢?我们需要考虑和担心的是,粮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会不会更多地落入到中间的销售商手中,而使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而更大的担心则在于,粮油价格波动,对于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尽管此前有国家发改委的研究人员称,此次粮油涨价“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但必须正视的是,每一分一毛都是民生之重。对许多城市贫困群体来说,哪怕是一次微小的价格涨幅产生的生活重量,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针对最近的粮油价格上涨,一项大型调查已经显示,77.1%的人表示,粮油价格上涨使他们“生活压力增大”,84.0%的人认为,生活成本比1年前又有增加。一位受访者坦言:“涨价都把我们涨怕了”。而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表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本正在逐渐上升。
惟有以“穷人经济学”眼光来审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我们才能真切明白,米缸油瓶的一次波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力量。日前就有报道称,南京的一个低保户家庭,每月收入只有390元,每次只能拿2元钱买肉,涨价前一次能买到3两肉,涨价后只能买2两。当家才知柴米贵,寒暑易节穷先知。粮油价格一上涨,就有那么多人感叹“拉面贵了,馒头小了”。这一切,传递的其实都是生活成本的点滴增加,却带给弱势群体真切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粮油价格上涨,并不是一种静止孤立的现象。换句话说,粮油价格的上涨是带着“传染效应”的,它还带动着食品产业链上其他商品价格一起上涨。比如,随着菜市场里面的价格在不停涨,恐怕在菜市场外面连看车的都会按捺不住涨价的“欲望”。
一边是诸如教育、房价、医疗这样的“新三座大山”的重负,一边是水、电、气以及粮油这些生活日用品一路涨价的压力。于是,随着生活成本的每一点增加,随时都可能使一些人不堪其负,为之演绎出种种人间悲情。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体系较为脆弱,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那种机械地依据所谓的恩格尔系数来审视民生负担,很容易像某些专家那样做出粮油涨价“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这样的悖谬判断。
也就是说,针对价格上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本正在逐渐上升这样的现实,政府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民生之负又将加重几许,就是如何削减因为生活成本增加带给老百姓的“痛苦指数”,是如何通过迅疾有效的手段来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民生之难。
从这个意义看,现在仅仅寄望于通过相关调控手段与市场监管,来维护正常的粮油市场流通秩序,保证市场供应来降低粮油涨价带来的负面效应,还是远远不够的。要使粮油涨价不变成弱势群体降低生活水平的动因,不变成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还需要政府及时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补贴。毕竟,仅仅有市场的作用是不够的,没有政府提供的制度性保障,市场经济随时可露出其“恶的一面”。
而这些,又绝不仅仅限于粮油价格上涨这一方面。比如,现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百姓生活成本正在上升,其中涉及方面自然不一而足,那么,政府应该为此做些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