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庞大的对外贸易产业将在今年底明年初遭遇有可能是近十年来最严峻的局面。 眼下,被视为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的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在举行。中国外贸产业究竟面临怎样的困窘局面?我们能否在冲击波中实现出口的“软着陆”?生死存亡考验下的企业,命运如何?经过此轮考验,中国外贸又将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 面对一系列问题,记者在广交会上做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国家的扶持政策表明,外贸这驾马车,仍然要跑,而且要跑得好。但是在政策吹来暖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充分估计困难,我们的企业不能坐等援手。”一位外贸专家这样说。
如果说今年4月中旬召开的第103届广交会上,人们谈论的还只是“次贷危机的潜在冲击”的话,那么在10月15日开幕,将在11月6日落下帷幕的第104届广交会上,50万参展中国外贸从业人员所感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金融海啸冲击波”。 在广交会上,参展商黄岩嘉和礼品有限公司的外贸经理邵利洪对目前的外贸前景显得颇为担心:“今天来的采购商比往年少。” 他告诉记者,随着金融海啸影响扩大,更多中国本土厂商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困难已经从年初的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等问题的担忧,直接转向了对外部需求及订单下降的忧虑。 也就是在这届广交会期间,作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广东的玩具行业代表,广东省玩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玩具产业处境最困难的一年。” 邵利洪和李卓明表达的,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共同的感叹——金融海啸造成的全球市场低迷,对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外贸产业,已经造成了巨大冲击。 透过广交会上的众多企业、商会和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也许可以描绘出一幅“冲击波路线图”。 最先也是最早受到的影响,是一部分中国出口企业突遇货款回收风险。 在广交会上,宁波旷世居家副总裁王吉元面对前来的海外客商笑脸迎接,同时却不住的提醒自己的业务人员要注意防范风险,尤其是要小心那些来自经济动荡严重地区的客商。 这位外贸行家说,今年以来,公司的业务量下滑了近三成,但原因并不完全是采购商来单少,也有公司不敢接单的因素。 “因为担心风险,有些订单不敢轻易接了,担心发了货后难以收到货款。公司今年已经有欧洲客户出现了问题。”他说。 在广交会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工作人员梁金定说,随着金融海啸的不断扩大,国外买家违约的情况大量增加,其中江浙地区的企业因违约而发生的赔付案件已增加了近一倍,出口风险激增。 其次,欧美市场萎缩,导致许多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度高度产业和地区受损严重。 在广交会上,从事礼品行业的美国商人杰弗瑞·曼说,现在美国市场已经陷入低迷状态,去年下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圣诞订单持续到10月底,今年9月就结束了,因为销售不动,存货太多。他说,预计销售滞缓至少要持续六个月到12个月。 意大利陶瓷商人多特·詹路易吉·玛泽塔则告诉记者,受欧元贬值的影响,自己的利润已经缩水了15%到20%,明年的采购量能与今年持平就已经很不错了。 正是这种急剧转换的市场环境,令许多中国企业损失惨重。梅县一家小型玩具和礼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苏乐建说,他今年接到的圣诞订单只有去年的一半,由于客商太少,他在广交会上还有时间修理自己的样品。 第三,金融海啸波及部分新兴市场,导致相关地区企业和销售商银根紧缩,难以扩大采购规模。 南京熊猫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燕萍介绍说,该公司一位巴西的老客户原本计划扩大进口量,但是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贷款,只能将订购量维持在与去年持平的30万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业绩和发展。 另一家家电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即便是新兴市场,现在由于各国政府担心金融海啸波及,银行业也纷纷抽紧了银根:“不要说是扩大贸易,就是正常业务范围内的资金流动都受到影响。” 第四,专家预警说,金融危机或将催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麻烦。 世界银行学者、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程永如在广交会上表示,各国政府为金融救市出台了多项措施,以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作为全世界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企业需要引起警惕。 他分析说,需求减少、信心不足和持续压价行为,加上本国产业寻求保护、大选等政治干扰因素增加,不能排除明年我国遭遇外贸摩擦继续增加的可能。 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地判断出,金融海啸造成的全球市场低迷,究竟会让中国外贸产业遭受多少额度的损失。但记者从广交会上观察,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的玩具礼品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居多的机电产业,都遭遇了客商和订单减少、交易风险增大的困难。 记者走访了广东、江苏、浙江等主要贸易团后也发现,与往年此时纷纷借广交会平台公布发展计划和预期目标不同,今年这些外贸大省纷纷取消或者大幅下调了明年的预期增长目标,而是改成了“争取实现较为平稳的增长”等提法。 “这说明,中国各地已经感觉到了金融海啸的切肤之痛。”一位外贸专家告诉记者,“据我所知,各地和商务部都在想办法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保持出口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