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这30年,是中国摆脱羁绊、创新求变的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30年,是面向世界、融入全球的30年,更是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30年。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也在这30年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华西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全国著名劳模、党的十七大代表、华西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苦心经营数十年,开辟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新农村的幸福和谐,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恢宏奇迹,弘扬了华夏民族瑰丽的民族精神,吴仁宝本人也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里程碑式人物。 事实上,华西村之所以典型,也不仅在于华西创造了数百亿元的产值;吴仁宝之所以伟大,也绝非仅仅是他为华西的发展所做的空前的贡献。在最本质的层面上,华西和吴仁宝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华西道路”为中国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展示了一条途径。 走过了激情岁月之后的吴仁宝的身上,有一种炫极而淡的人格魅力。他还是那个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
|
|
吴仁宝在华西村领导集体中享有很高威望。 |
吴仁宝始终与时俱进。今年他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
|
|
吴仁宝在华西村万亩农业示范园与村民交流种植技术。 |
当年的吴仁宝干活总是一马当先。 |
他以政治家的信念,坚定了华西的改革方向
1978年,当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时,华西村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崭新的改革现实,时为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却深深地感到:改革为了前进,前进就要改革。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探索,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因此,在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只唯实,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正是依凭这种求真、务实的政治信念,吴仁宝在华西村的发展路径选择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 1979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适合华西的实际。他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为华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过人的勇气的。回过头去看当年,吴仁宝幽了一默:“华西当初之所以没有‘分田到户’,主要原因是听中央的。中央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从华西来说,既统了,也分了,主要做到‘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我们认为,该统的统了,该分的分了,这就叫科学。如果说该统的不统,而去分了,这就是不科学;应该分,你又要统了,这叫勉强去统,这也不科学。” 1985年,华西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吴仁宝又提出了“苦战三年,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三化”是,美化、绿化、净化;“三园”是,远看华西是林园,近看华西是公园,细看华西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的新目标。对此,有人怀疑,有人畏难。这年的8月19日,是华西村村民难忘的日子。吴仁宝带着村里的100多名农民兄弟,来到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村100多名农民代表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3年,目标1亿……”1988年华西村实现了“亿元村”的既定目标。 20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许多地方都在搞企业转制。吴仁宝提出,华西村要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这使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认为,改制的真正目的是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益。他根据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了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必要时还要“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华西村的改革思路新,有特色,别开生面,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华西的实际,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华西没有一家不盈利的企业。2003年8月,吴仁宝提出了“新投项目‘急刹车’、技改延伸项目‘开稳车’、已投项目‘开快车’”的“三车原则”。这和中央2004年提出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不搞“急刹车”、“一刀切”完全一致。华西的发展在宏观调控形势下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以战略家的气魄,打造了华西的改革奇迹
华西改革开放30年,成就斐然: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华西的销售是108.93万元、交税是28.18万元、可用资金是55.3万元。30年后的2008年,华西的销售要超500亿元、交税超11亿元、可用资金超35亿元。前后对比,分别增长45901倍、3903倍、6329倍。30年来,华西累计实现产值1873.13亿元,纯收入129.62亿元,上交税金44.80亿元。其中,1999—2008年为1745.55亿元,这比1979—1988年的10年增长了700.39倍。 吴仁宝认为,华西的发展始终在于把握好趋势。一方面,觉得有为时,要洞察先机,快人一步,该出手时就出手;另一方面,要认清时势,灵活多变,该放手时就放手,是为不为! 1992年3月,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公布后,吴仁宝当时就预感到,全国经济要有一次大的发展。这对于华西来说,大发展的机会来了。第二天凌晨2点,他再也睡不着了,立即通知村党委委员、正副村长和各厂厂长到会议室开会。会上,他们分析了面临的机遇,提出华西村要加快发展,进行新一轮创业。为此,村党委做出了动员一切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定。半个月内,从干部到群众,从厂长到供销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门路的找门路,最后,总共借款2000多万元,吸收个人资金入股400多万元,加上自有流动资金,一下子购进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材料。当华西人使尽浑身解数,吃饱喝足原材料时,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还没有传达到基层。等到3月11日正式传达后,全国立刻掀起了一个加快改革、经济大上的热潮。随之而来,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扬。这时有人向吴仁宝建议,把购进的原料卖出,大赚一笔。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原材料用于企业的正常生产,保证客户的需求,维护了华西企业的信誉。后来,外界传说吴仁宝“开一次会议,赚了一个亿!”这次抢抓机遇,为华西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共筹资2.9亿元。由此,华西的发展步伐也迈上了“快车道”。从“以工补农”到“农业高科技”;从“粗纺”到“精纺”;从“普线”到“高线”;从“普钢”到“特钢”;从“华西村”品牌合作,到“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从建筑装潢“一条龙”的特色“建筑文化”,到每年接待200万人次的旅游开发,等等。抚今追昔,吴仁宝感慨万千:“华西改革30年,抚今忆昔两重天,实现三农变三化。一是农村标准化,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是农业多元化,形成了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的新格局;三是农民知识化,已有3000多人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而且有的华西人可以讲七国语言!”
他以思想家的眼光,创新了华西的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30年,华西村以其别具一格的自身特色,而蜚声中外,饮誉全球,吴仁宝也被冠予农民思想家、农民哲学家等多项美誉。思路出财路,思维定作为。吴仁宝以思想家的宏阔视野,以求真务实的创新勇气,对构建既契合中央精神、又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吴仁宝构建了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有制规范。他创造性地提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富民,实施何种所有制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华西发展。华西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因此,在所有制层面,华西坚持“公”也有,“私”也有,创造了公、私“双富有”。 吴仁宝规划了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标准。“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弄懂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100个人里面,有98个人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华西的幸福,有三条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这三条一条也不能缺。什么叫生活富裕?楼上地毯,楼下地板,吃水开关(自来水),雨天新村走路不打雨伞(当然,这还是80年代的标准,现在又有了新的提高。比如,现在就不需要长廊了,家家都有汽车了,家里上车走天下)。什么叫精神愉快?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什么叫身体健康?日常增加营养,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业余文体形式多样。” 吴仁宝提出了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富理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自2001年以年,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新举措,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现在,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00多人扩大到3.5万多人。“一分五统”后的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吴仁宝实施了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执政理念。多年来,吴仁宝积极倡导和践行“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他提出:“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会让我们做干部的穷到哪里去;只要做‘有难官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华西村口有一块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吴仁宝的自律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从70年代起,吴仁宝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多年来,吴仁宝一直坚守自己定的规矩。
他以科学家的睿智,检验了华西的改革实践
党的十七大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吴仁宝认为:“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有效益,就叫科学发展;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如果牺牲环境,把资源弄成‘穷山恶水’,甚至‘没山没水’,就不叫科学发展。只有注重生态、保护环境,才叫科学发展。如果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更不叫科学发展!” 在农业上,华西的“一产”从30年前的传统农业,发展到高产农业,再到如今集“生态、观光、科技、绿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体系。在工业上,华西不断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各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奖”,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像华西的扁钢,就是一个创新的突出代表。CMC驻英国的总裁、ASD总裁都称:“华西的宽扁钢质量,是中国同类产品中唯一通过CE认证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在欧洲也首屈一指!”在商业上,华西的商业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的时候,商业收入只有15万元。现在,全年的商业总额已达125亿元,比1978年翻了83333倍。在建筑上,不断做大、做强、做优。2007年,华西建筑业的营业额达到10个亿。在旅游上,华西已形成“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特别是自1974年,国家批准华西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参观、考察。2008年,全村旅游经营额达到1.42亿元。 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省能源,华西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早在5年前,就一下关掉了每年能实现上千万元利润的4家化工厂和一个老线材厂。华西在全村建立、健全了环保的管理、监督网络,为环保上好“双保险”。现在的华西村,已经形成了“道路两旁种园艺,又好又美不见泥;白天只见高楼不见村,晚上只见高楼霓虹灯”的特色美景。
他以艺术家的豪迈,抒写了华西的改革新篇
现在,华西人在坚持好字当头、更好更快地发展上,又形成了一个大思路、大规划。像在旅游上,华西村从2008年开始,又在打造以“八个一”为主题的新景点:一幢直指苍穹的“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名列世界第15位、74层、328米高),一批依山傍水的“龙东湖小区”和商住一体的“商贸城小区”,一条格局迥异的“商业步行街”,一个意境高雅的“华西美术馆”,一座巧夺天工的“牌坊文化园”,一座古色古香的“孟庙”,一条惊险刺激的“空中索道”,一家设备高端的“健康体检中心”。不仅如此,华西经过多年的自身发展与自主创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西文化,每年都要举办“两个节日”:一是3月23日-4月23日的“华西诚信节”;二是10月5日-11月5日的“国际旅游节”。欢迎国内外的各界人士,到华西共同感受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来的发展成就,共同铸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图腾! 吴仁宝不愧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吴仁宝精神”,为中国农民精神的提升注入了一份自信。这也正如江苏省委宣传部所总结的那样:“实事求是”是“吴仁宝精神”的思想核心,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追求卓越”,是“吴仁宝精神”的强大动力,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奋斗目标上与时俱进;“为民造福”,是“吴仁宝精神”的根本实质,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科学发展上求真务实;“无私奉献”是“吴仁宝精神”的政治品格,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前进道路上不畏艰难。我们看到,这种精神,在华西已具化为一种文化,升华为一面旗帜。由此,我们不能不高声为吴仁宝与华西人喝彩!不能不相信今天的中国农村,一定会出现更多个“吴仁宝”,一定会出现更多个“华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