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17日出炉。国内外经济观察家都在等待这批数据。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捧出什么样的数据?过去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是否奏效?今后调控政策会作什么样的调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否克服依然存在的重大不利因素?借年中经济数据公布之际,本报特组织一组系列报道,试为读者做客观的分析。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CPI上涨7.9%,比1至5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 此前的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9%,同期CPI也达到了4.8%,从而引发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双防”目标和从紧货币政策由此出台。现在,种种迹象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在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面在下半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平缓的下降过程,而这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要达到的又好又快的目标之一。中国经济的平稳下降,不是那种周期性的拐点,而是从过高的增长速度回落到适度的水平。
过热风险基本消除
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显示,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小幅回落,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继续下行,经济景气呈持续高位回落的态势,“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解除”。 中国经济过热风险被有效化解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去年年底,中央提出“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抑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采取措施控制信贷规模,并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在财政政策上,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增加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居民扩大消费。 2007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12.7%。此后,GDP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回落,今年二季度已降至10.2%。“这轮经济增长的高峰已经过去了,从中国经济的运行方向来看是往下回落。”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说。 诸建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投资方面,第一、第二季度,名义投资虽然没有变,但因为通胀严重,实际投资增长比较低;出口方面,如果剔除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出口增长是比较低的;消费方面,前期的经济放缓给后期的消费也带来影响。 “为实现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这一目标,中央采取了货币、财税、贸易、土地等各项综合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经济出现增速回落,这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CPI同比涨幅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8%高位后,首度回落到8%以内。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1%,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有观点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正在见效,CPI自此将进入下行通道。 “接下来的几个月,CPI很可能会沿着6%、5%的速度逐渐回落下去,直至企稳。”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从去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来收缩银根、增加供给,比如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民种粮、养猪实施补贴等,加上新粮上市、蔬菜供应增多等因素的影响,CPI的同比涨幅开始有所下降。 对于CPI未来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同比涨幅可能会继续下行。因为农产品生产是有周期的,供求一旦增加上来不会是短期的,这种供求趋向平衡的变化会持续发展。而且,越往后翘尾因素的影响越小,这会使CPI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 “一些原来短缺的重要食品,自然生产周期已经或接近完成,供求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张立群分析说,特别是生猪存栏明显增加,油菜作物三年来首次增产,使得猪肉和食用油的供求趋向平衡,价格自然出现回落。 尽管如此,对于下半年通胀的担忧依然存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存在着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原油、粮食、商品价格上涨等不利的外部因素,而国内眼下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物价上涨。预计下半年CPI大幅度继续上扬不太可能,但也不会很快大幅回落。
警惕经济增速大落
在宏观调控目标取得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要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落的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江苏和上海调研时重申,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今年以来,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率创下了12年来的最高,但除去价格因素,只在13%至14%之间,与过去几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维持在25%的高位,但其实际增长率已明显下降并处于5年来的最低水平;出口数量的增速则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从2007年初的25%左右降至最近的15%。 “由于近期不利因素增多,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应因时因势而调整,既要防大起,也要防大落,尤其要防止出现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物价水平依然较高的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认为,由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特点的变化,下半年政府在政策选择上要更加注意政策选择的平衡性。 “已有的宏调政策,例如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下一步宏观调控应由前一个阶段的控制需求逐步转为稳定需求,不仅要稳定出口增速,也要稳定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范剑平说。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水平在预料之中,国民经济总体上正朝预期方向发展,年初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组合仍有必要维持。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委员们15日至16日听取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后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