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内涵式发展调查
他们为什么没有负债压力
    2007-11-30    本报记者:董学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一些高校因举债过多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时,位于泰山脚下的山东农业大学却一身轻松。近年来,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新路。目前,学校的财务状况呈现三个1/3,即人头费控制在1/3左右,水电暖交通等行政运转经费控制在1/3左右,教学科研经费投入高于1/3。他们不但没有负债压力,而且依靠不断增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大教学科研投入,促进学校规模、质量、效益走向良性循环,实现了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报资料照片

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2003年底,山东农大新校区二期工程设计出了图纸,正准备招标之际,学校领导果断提出叫停。
  校党委书记盖国强说:“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变了。过去是大规模扩招和建设,靠外延扩张;以后要转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注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是负债不能过高。一期工程建设60万平方米,贷款两亿多元。如果再建二期工程,还要贷款五亿多元,这势必要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
  2004年2月,学校党代会达成共识:正确处理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不仅重视办学规模的扩大,更要重视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高,注重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大会作出了从依靠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决定。
  据了解,2000年以前,制约山东农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在校生规模小,招生数量少,规模扩大后办学条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该校从2000年开始征地,2003年进行老校区改造和新校区建设,共60万平方米,满足了近三万在校生和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60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只贷款两亿多元,而且教学仪器设备还买了不少。山东农大为何会有这么好的办学效益?
  一是抢抓了发展机遇。山东农大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0年征地。当时土地便宜,钢材也便宜,他们果断抓住了这一基本建设的机遇,新增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以较低成本建设了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新校区,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是规划科学合理。他们提出了“大个体、小群体”的设计理念。一个教学楼,有3.6万平方米;一个实验楼,有3.1万平方米;一个图书馆,有2.6万平方米;一个体育馆,有1.2万平方米。每个楼都是比较大的个体,但楼内设施紧凑,占地少。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2000多亩,这些设施只用了500亩,其他土地用于科研、实验、示范、推广。由于结构紧凑,配套的水、电、路等投资也明显节约。
  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时,起初大门设计就有近20个图纸。最后,校领导拍板说,不要大门了,本着利于交通、安全的原则,建个简单标志就行。结果,山东农大新校区既没建行政办公楼,也没有标志性大门。

资源向教学科研倾斜

  山东农大有一个突出的主导思想,学校资源向教学科研倾斜。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校、院两级办学体制改革等综合配套改革。其中两个结构调整的做法值得关注。
  第一, 压缩人头费,增加公用经费;公用经费中,压缩行政经费,增加教学科研经费。
  据了解,1997年山东农大的人头费曾经占财政拨款的93%以上,占学校整个经费预算的61%,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运转,改善办学条件难以顾及。同时,非教学科研人员过多,也使学校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同年,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与非教学科研人员的比例是1:1.7。
  近年来,他们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财务制度改革。党政管理机构由23个精简到15个,全校管理人员由412人精简到257人,党政机关管理人员由278人精简到148人。教学科研人员与非教学科研人员之比降为1:1.1,从学校实际发工资人数来看,已调整到1:0.7。学校承担工资的人数由当时的2300余人减少到目前的1784人,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学校节约人员经费近千万元。目前,学校的经费每年预算4.1亿元,其中人头费占34%,正常运行维持经费占31%,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经费占35%。
  山东农大财务处负责人介绍说,学校财务预算支出的顺序是,一保教学投入,二保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保人头费,四保行政运转。
  第二, 调整资产存量,合理配置、使用教学资源,把非教学科研资产转变为教学科研资产,提高办学效益。
  近年来,他们先后把4000平方米的招待所变为农业微生物实验室,把3500平方米的印刷厂变成畜牧疫病防治实验室,把2000平方米的饭店变为艺术教学楼,为教职工建设住宅楼后,腾出4000平方米周转住宅变为学生宿舍。
  在山东农大,老师们的工作条件、学生们的学习条件是山东省属院校中水平较高的,而学校党委、行政的办公条件则显得简陋。学校实行的是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说党委书记是学校“最大的官”,然而党委书记14平方米的办公室十年没有任何改变,用的仍是普通的木桌和木头椅子,以及一个旧沙发。
  百年校庆不事铺张的事情在山东农大至今仍广为流传。2006年10月2日,是山东农大百年校庆。庆典这天,他们没开庆祝大会,没邀请领导,没发礼品,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此举节省下来的300万元资金,设立了“登高必自,自强不息”奖学金,每年奖励400名学习优秀、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轰轰烈烈的百年庆祝大会虽然没开,但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却贯穿了整个2006年,百名专家建设新农村论坛、华东地区农林高校校长论坛等近百项学术文化活动,给山东农大百年校庆注入了更多的内涵。

强化大学发展的根和源

  山东农大注重培育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他们认为,大学学风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大学文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和源。山东农大校长温孚江说:“把大学办成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形成一种有利于学术创新的氛围,这是我们办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把端正学风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为解决“教好教不好一个样”、“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他们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从严治教,严格考试。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既考核学生学得如何,又检查教师教得如何,同时起到激励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导向作用。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他们一改过去“谁教课谁出题谁阅卷”的传统,逐步实行了考教分离。一系列强化教学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山东农大在山东省第一个以优秀成绩通过。
  校风和学风如何,党风是关键。他们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校风和学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山东农大是教育部职员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按照教育部的试点方案规定,二级职员是教授平均津贴的1.6至1.9倍,他们只定为1.2倍,三级职员是教授平均津贴的1.2至1.5倍,他们只定为1.05倍。前些年分房子,领导干部同样严以律己,享受在后。校党委书记盖国强到学校后第一次分房时,排在第88位。2001年,学校新盖了一批138平方米的住房,全都分给了院士和知名专家,在职校领导一个人也没要。

  相关稿件
· 被指"血汗工厂" 戴尔电脑遭港高校联合抵制 2007-11-28
· 高校奥运场馆建设成奥运会一大亮点 2007-11-23
·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新模式“试水” 2007-11-21
· 江苏举办高校毕业生公益招聘会 2007-11-21
· 商业银行“高校人才战”提前打响 200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