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效果显现 CPI仍有较大压力
三季度GDP增长11.5%,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2007-10-26    记者: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三季度GDP增长11.5%,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25日举行的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我国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已比二季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出现了回落,9月份CPI同比上涨6.2%,涨幅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李晓超说,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四个特点,是中央针对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趋势、价格快速上涨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结果。“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效果也正在显现。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效果,今年国民经济也不会有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他说。
  据李晓超介绍,“一箭双雕”是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既缓解了低收入群体因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又稳住了消费的增长;通过取消下调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控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
  由于我国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消费、投资、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格局业已形成。据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保持了比较快速的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
  针对社会上提出的我国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的疑问,李晓超强调要注意我国宏观调控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
  他说,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主体比较多、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开放度比较大的环境中进行宏观调控,与在一个经济主体单一、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开放度比较小的环境中进行宏观调控相比,政策工具的传导自然会慢一些。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机制还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同时还面临着总量和结构、国内和国外等多种矛盾并存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这一传导的速度。
  另外,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也有利于给企业一个适应期,但效果会慢一些,因为传导过程比较多。以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国际通行手段。美国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也连续两年17次上调央行基准利率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尽管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但是李晓超也不讳言当前我国经济还存在着经济增长依然偏快,价格上涨等问题。他表示,最近农产品,包括一些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又出现了上升,给CPI未来的走势增加了不确定因素。9月份CPI涨幅虽然趋缓,但是基础并不牢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未来我国CPI面临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