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烘烘的废水中捞出1.2亿元
山东菱花集团治污增效创新模式纪实
    2007-08-06    本报记者:刘璐璐 肖波 实习生:刘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环保工作,谁早治理,谁主动。谁投资,谁收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山东菱花集团董事长江保安,对企业职工多年在环保工作中的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成效感慨良多。
  据了解,味精生产主要包括玉米淀粉、糖化、发酵、提取、精制、水处理等工段,生产周期长,是一个环保要求较高的产业。生产味精排放出的废水臭气熏天,有害无毒,污染环境。而我国生产了全世界70%的味精,2006年国内味精产量已达170万吨。作为国内味精生产知名企业,菱花集团把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当作原料,通过高新技术,提出蛋白粉、玉米浆、菌体蛋白、硫酸氨等,并加工成各种副产品,这些副产品每年销售已达到1.28亿元。在目前原料和能源价格高涨、味精成本居高不下时,菱花集团主要是通过副产品保持着高额利润。
  在菱花清洁工艺水处理厂工作了近15年的工人王玉柏对记者说,“企业抓环保是抓对了,因为治理废水,咱效益提高了,工资也涨了,大家现在对环保工作充满了热情!”
  其实,在治理初期,江保安并不知道环保会成为菱花新的效益增长点。

忍痛迈过环保这道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济宁流行这样一句话:闻着臭味进济宁。
  济宁市柳行镇柳行村56岁的农民韩康峰回忆说,那时候马路两边的沟渠里都漂着一层悬浮物,只要风一吹,流经济宁的洸府河就散发出股股刺鼻的臭味。
  因为柳行镇有两三家像菱花这样的生物工程企业,他们排放的污水污染了环境,使本地人不愿呆,外地人不愿来。
  1995年,济宁成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必经之路,迫于当地群众的压力,加上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菱花已经没有退路了,不得不面对污染问题。
  菱花集团总工程师杨玉岭说,一开始是被动治理,只增加了成本,没有效益。生产一吨味精,产生10吨至15吨废水,治理一吨废水要花费20元。因为成本高,菱花也和很多企业一样,有设施,但检查时用,平时都不用。污染问题没有解决。
  在此期间,江保安到欧美学习,惊喜地看到了国外发酵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味精废水臭,是因为水中有宝,而这些宝的再利用,正可以弥补企业在环保上的成本投入。可是,回国后他始终找不到他们需要的这种技术。
  这种环保上只投入不产出的局面持续了五年。菱花过得很辛苦,江保安的想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包袱就越大。他确信,只要找对办法,企业会有利润的。(上接第一版)
  1999年底,菱花实施引智工程计划,在国内16家科研院所中进行环保技术招标。2000年,菱花选中了江南大学,投资3800万元,进行污水治理的工业化实验——清洁生产。而当年菱花全年的利润还只有6000多万元。

从废水中捞出1.2亿元

  新技术的采用,让使用后的生产原料绝大部分又转化成了新产品。
  该技术从玉米浸泡——淀粉生产——糖化——发酵——提取,最后形成谷氨酸,再做成味精。整个谷氨酸生产过程中,平均日处理废水1500吨。清洁生产一、二期工程,年增效益2437万元;新淀粉项目的过程水全部回用,创收2448万元;糖渣和粗纤维用于公司的饲养业,年创收120万元。从谷氨酸发酵废水中提取出来的菌体蛋白、硫酸铵、复混肥,每年可带来直接效益约2400万元。
  目前,菱花在废水处理与开发上已累计投资2.46亿元。杨玉岭说,一吨味精可以回收2.5吨副产品,通过副产品带来的效益,一吨味精成本下降近500元。“现在每吨废水还赚20元,废水变成资源,包袱变成财富。”
  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问题,也使投入型环保治理变为效益型,大大提高了公司环保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菱花通过环保生产,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从而也带动了国内外市场。目前每月味精出口量就在3500吨以上。据集团销售经理李秀峰介绍,纤维饲料和玉米蛋白的出口供不应求。物流和资金流动的加快,提高了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菱花的清洁生产技术,提升了菱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眼光,香港菊生公司、美国殷氏彩塑公司、日本天利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清华大学诚志股份公司、台湾立功科技公司等公司纷纷来济宁投资建厂。七个项目合同总投资21.13亿元,可形成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9.6亿元的能力。

“治理本身就是收益过程”

  环保给菱花带来了收益,也让这个企业上下都积极投身到环保工程的建设中。
  王玉柏告诉记者,水处理厂从1994年建厂以来,每个职工每月都要提交“合理化建议”,意见被采纳者有奖,不提者要罚,职工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效果也极为显著。2006年,王玉柏提出废液提取的温度可以从45摄氏度改为43摄氏度,结果给企业每天节约了80吨蒸汽、7600元钱。
  生物工程企业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对于生物工程企业来讲,治理的过程就是收益的过程。江保安认为,不管任何行业、任何企业,环保问题必须重视。“环保治理,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一世之需。”

  相关稿件